孺子牛的拼音、解释、组词

孺子牛的简介:

rú zǐ niú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儿子荼,因景公曾衔绳假扮为牛,使荼牵行,故称为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后比喻父母疼爱子女或甘愿做公仆,为群众服务的人。

1. 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儿子荼,因景公曾衔绳假扮为牛,使荼牵行,故称为「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后比喻父母疼爱子女或甘愿做公仆,为群众服务的人。

孺子牛》这个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精神品质。

词源与出处

孺子牛”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的故事。据说有一次齐景公对晏婴说:“我愿意以我的儿子给你做仆人。”晏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如果我能够让您开心,那么我的儿子一定也会这样做;但如果我不让您的心情愉快,即使您用他来做奴仆,恐怕他也不会这样做的。”于是,齐景公听后笑了,并改口说:“那我就以一头小牛给你吧!”后来,人们就用“孺子牛”来比喻甘心为他人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或精神。

造句

  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无数医护人员如同古代的“孺子牛”,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筑起了防护墙。
  2. 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帮助邻居张奶奶取快递、买菜,他就像一头默默无闻的“孺子牛”。
  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讲台上,她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头“孺子牛”,无私奉献。
  4. 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王阿姨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辞辛劳,大家称赞她是真正的“孺子牛”。
  5. 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孺子牛”,坚持到底。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孺子牛”的精神内涵,它不仅指代了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也象征着一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niú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气。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