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象脚鼓的简介:

xiàng jiǎo/jué gǔ
傣、景颇、阿昌、布朗、崩龙等族的击乐器。流行于云南地区。因形似象脚,故名。木制鼓身,羊皮蒙面。形制大小不等。多用于舞蹈时的伴奏。演奏时,斜挂肩上,用手拍击鼓面,鼓声宏壮深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傣、景颇等族的打击乐器。鼓身木制,上蒙羊皮,上端较粗,下端略细,呈喇叭状,因形如象脚,故称为「象脚鼓」。大者高达一百六十公分,小者三十余公分。演奏时将鼓斜挂肩上,双手拍击鼓面,边舞边击。

《象脚鼓》,这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词汇,主要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打击乐器。以下是它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象脚鼓,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云南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乐器。因其形状像大象的长腿而得名。鼓身较大,通常用木材制成,直径约50-80厘米不等。两端蒙以牛皮或猪皮,并且在腰部系有装饰性的铃铛,既美观又富有节奏感。

象脚鼓具有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动人的旋律,常用于傣族的传统舞蹈和节日庆典中,如泼水节、关门节等重要仪式上,它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傣族人民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声音低沉而富有弹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乐器共同演奏,为民间音乐增添了无限魅力。

造句

  1. 节日庆典中总是能听到象脚鼓那深沉悠扬的声音。

  2. 在傣族的传统婚礼上,象脚鼓与葫芦丝一同奏响了幸福的乐章。

  3. 云南德宏地区举办泼水节时,成群结队的人们敲打着象脚鼓,欢快地舞动着。

  4. 每当夜幕降临,那熟悉的象脚鼓声便会在小镇上空回荡开来。

  5. 这次旅行中,我有机会亲眼见证了傣族人民如何用象脚鼓来庆祝丰收的喜悦。

分词解释

xiàng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

jiǎo

1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心。~掌。~背。~跟。~步。~印。~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镣。~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2 最下部:~注。山~。墙~。3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料。4 〔~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5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夫。~行(háng )。~钱。拉~。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