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的拼音、解释、组词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的简介:

quán tóu/tou shàng/shǎng zhàn de rén﹐gē/gé bó shàng/shǎng zǒu de mǎ
1.比喻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 AI解释

这句话出自中国的一首民谣或者俗语,它形象地描绘了在传统艺术表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的“拳头上站的人”指的是在武术表演或杂技节目中,有人站在拳头之上进行表演的情景。“胳膊上走的马”则是描述有人骑在另外一个人的手臂上,如同骑马一般。这样的表述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中的高超技艺和惊险技巧。

详细解释

  • 拳头上站的人:指的是武术或者杂技表演中的一种特技,演员能够在另一个人伸出的拳头顶部站立,不仅考验了表演者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还展现了极高的灵活性和勇气。
  • 胳膊上走的马:是指在另一种类型的表演艺术中,一位或多位演员骑在另一位演员的手臂上,做出类似骑马的动作。这种表演需要表演者之间高度的信任与默契,以及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控制。

造句

  1. 在这场杂技表演中,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那名表演者在拳头上站立并旋转一周。
  2. 尽管看似不可能完成,但这位武术大师却轻松地站到了同伴的拳头之上,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3. 杂技团的演员们展示了令人咋舌的技艺,包括在胳膊上行走的小马、头顶平衡球等高难度动作。
  4. 马戏团的新节目引起了全场欢呼,其中包括一名演员骑在另一人双臂之间,做出“胳膊上走的马”的惊人表演。
  5. 这个节目中,两名年轻演员展示了他们惊人的身手,在拳头上站立并完成各种特技动作。

分词解释

quán

1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头(“头”读轻声)。2 徒手的武术:~术。打~。太极~。~谱。~脚。3 肢体弯曲:~曲。~起腿来。4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zhàn

1 立,久立:~立。~岗。~起来。2 停:~住。~住脚。3 中途停留转运的地方:驿~。~台。火车~。起点~。4 分支办事单位:保健~。防疫~。供应~。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gā,gē,gé

1 〔~肢窝〕同“夹肢窝”。腋窝。

1 上肢,近肩的部分:胳~。赤~(光膀子)。2 〔厚~〕厚切肉。3 分裂尸体而曝之:“杀而~诸城上”。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