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刑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刑的简介:

dà xíng
1.重刑。多指死刑。 2.施重刑用的刑具。 3.大型。型﹐铸造器物的模型。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重刑。多指死刑。【例】这个大刑在即的重犯,表现出悔不当初的神态。

2. 施重刑的刑具。【例】古装剧中的罪犯坚称冤枉,不肯认罪,县太爷只得好请出大刑逼供。

1. 重刑。多指死刑。《周礼.地官.司市》:「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左传.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

2. 残酷的刑具或刑罚。《三侠五义》第五回:「包公一时动怒,请了大刑,用夹棍套了两腿。」

大刑》一词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出现,通常指的是最严重的刑罚或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在古代中国,"大刑"多指死刑或者极其严酷的体罚,用以惩治严重犯罪行为。

详细解释:

  1. 概念背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对犯有重大罪行者采取“大刑”措施。
  2. 具体形式:“大刑”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因时代、地域及具体历史事件有所不同。在某些朝代,它可能指执行死刑;而在另一些时期或地方,可能会结合使用肉刑,如凌迟等极为残酷的处罚手段。

造句

  1. 古代社会中,犯下重罪的人往往面临着大刑的判决。
  2.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轻者杖责,重者大刑,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3.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律尊严,古代帝王往往会在重要节日之前严惩重罪,以示大刑之威。
  4. 历史上的大刑案例令人痛心疾首,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与野蛮。
  5. 尽管现代已不再使用“大刑”作为处罚手段,但这一词汇仍被用作警示,提醒人们遵守法律、珍惜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大刑”一词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色彩,并非日常生活中常用语。在正式或学术场合中引用该词语时应注明其特定的历史含义与应用范围。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