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的基本解释: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
6 敬辞:~作。~名。~手笔。
7 时间更远:~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大的笔顺/笔顺名
一,ノ,㇏
横,撇,捺
-
1 一
横
-
2 ノ
撇
-
3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与「小」相对。如:「大树」、「大河」、「眼睛大」、「力气大」、「雷声大,雨点小。」
2. 最年长、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伟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读大作」。
5. 指时间上更前或更后,有强调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后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红大紫」、「大吃一惊」、「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约」、「大略」、「大概」、「大体而言」。
8. 大夫:医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9. 大王:①古代对君王或诸侯的尊称。②俗称盗匪的首领。如:「山大王」。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表示体积、面积、容量、数量、年龄等广、多。与「小」相对。【例】大山、大雨、大人 ◎
2. 最年长的、排行第一的。【例】大哥、大伯
3. 不平常、重要的、伟大的。【例】立大志做大事
4. 表程度深。【例】大红大紫、大吃一惊、大有出息
5. 差不多、不很精确。【例】大约、大概、大略
6. 表示尊敬之词。【例】大作、大名
7. 时间上更前或更后,有强调的意味。【例】大前天、大后天
8. 与「不」字连用,表次数少或程度浅。【例】她不大爱讲话。
9. →大夫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在体积、面积、容量、数量、强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气大」、「雷声大,雨点小。」
2. 最年长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妈」。
3. 表示尊敬之词。如:「拜读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伟大的。《文选.石崇.思归引序》:「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
5. 时间上更前或更后,有强调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后天」、「大年初一」。
6. 表程度深。如:「大吃一惊」、「大快人心」、「大搞活动」、「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7. 与「不」字连用,表次数少或程度浅。如:「她不大出门见人的。」、「他不大爱抽烟。」、「小侄儿还不大会讲话。」
8. 很、非常。《汉书.卷六八.霍光传》:「长公主大以是怨光。」
9. 差不多、不很精确。如:「大约」、「大概」、「大略」。
10. 与「小」相对之词。《孟子.梁惠王上》:「小国不可以敌大。」
11. 年纪较大的人。如:「你们一家大小都要来吃喜酒喔!」
12.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兴国。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4. 夸耀、自以为是。如:「夸大」。《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15. 至高无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说文释例.卷上.释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
16. 参见「大夫」条。
详细解释
大[dà]
[形]
【本义】:大小的“大”
【造字法】: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1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En.] big;large;great)
【引】
1 《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
2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3 《易》:大有。 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4 《礼记·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也。
5 《周礼·司尊彝》:其朝践用两大尊。 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6 《谷梁传·桓公元年》:而祭大山之邑也。
7 《礼记·祭统》:然后会于大庙。 注:“始祖庙也。”
8 《广韵》:大,小大也。
9 《书·禹贡》:奠高山大川。
10 《韩非子·二柄》: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
11 《列子·汤问》: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2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忽一人大呼。
【例】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2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En.] senior;eldest)
【引】
1 汉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2 《世说新语·方正》: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
【例】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3 重要,重大 ([En.] important;main)
【引】
1 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 《资治通鉴》: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例】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4 德高望重的 ([En.]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引】
1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世说新语·排调》:王年小而位大。
3 《易·乾》:利见大人。
【例】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5 超过一般 ([En.] heavy;strong;loud)
【引】
1 《世说新语·贤缓》: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
6 学识渊博的 ([En.]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引】
1 《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7 规模大 ([En.] general;main;major)
【引】
1 《淮南子·人间训》:胡人大入塞。
2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
【例】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8 性质严重 ([En.] serious)
【引】
1 《世说新语·政事》: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9 尊称对方的事物 ([En.] your)。敬语。
【例】
如:大作;尊姓大名
10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
【例】
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大[dà]
[副]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En.] greatly;fully)
【引】
1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约以连兵大举。
2 宋· 苏轼《教战守》:此臣所课大患也。
【例】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2 很,太,非常 ([En.] very)
【引】
1 《论语·雍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2 《庄子·天道》:大谩,愿闻其要。
3 《荀子·非十二子》: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4 《聊斋志异·促织》:少年大骇。
5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6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例】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3 经常 ([En.]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En.] not often)。【例】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4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En.] further ahead or behind)。【例】如:大前天;大后天大[dà][名]1 大人 ([En.] adult;grown-up)【引】1 《世说新语·赏誉》: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 2 《诗·小雅·楚茨》:小大稽首。 2 大小 ([En.] size)【引】1 《世说新语·尤悔》: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 3 〈方〉∶父亲 ([En.] father)。【例】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4 〈方〉∶指伯父或叔父 ([En.] uncle)。【例】如:俺三大是个劳模5 姓大[dà][动]1 长大 ([En.] be brought up)【引】1 《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 超过 ([En.] surpass)【引】1 《战国策·秦策二》:亦无大大王。 3 另见 dài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例】
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3 经常 ([En.]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En.] not often)。
【例】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4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En.] further ahead or behind)。
【例】
如:大前天;大后天
大[dà]
[名]
1 大人 ([En.] adult;grown-up)
【引】
1 《世说新语·赏誉》: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
2 《诗·小雅·楚茨》:小大稽首。
2 大小 ([En.] size)
【引】
1 《世说新语·尤悔》: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
3 〈方〉∶父亲 ([En.] father)。
【例】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En.] uncle)。
【例】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大[dà]
[动]
1 长大 ([En.] be brought up)
【引】
1 《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 超过 ([En.] surpass)
【引】
1 《战国策·秦策二》:亦无大大王。
3 另见 dài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徒蓋切
注解
【大】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徒蓋』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大】字本义为大小的“大”。
【大】字造字法为象形。
【大】字字形结构为单一, 可拆字为“一(大) 人”。
【大】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 大部, 现代部首为大, 笔画为3画。
【大】字异体字:亣 太。
《说文解字》注解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之文从一大,則先造大字也。人儿之文但象臂脛,大文則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參天地,是爲大。徒葢切。十五部。古文也大下云古文。下云籒文大,此以古文、籒文互釋,明衹一字而體稍異。後來小篆偏旁或从古,或从籒,故不得不殊爲二部,亦猶从卩、从儿必分系二部也。然則小篆作何字,曰:小篆作古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