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撼石柱的拼音、解释、组词

蜻蜓撼石柱的简介: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蜻蜓摇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蜻蜓撼石柱》是一则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以弱小之力挑战强大之物,虽力量悬殊但精神可嘉。这则寓言通过描述微不足道的小昆虫(蜻蜓)试图摇动坚硬的石柱这一行为,来传达即便在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也应勇于尝试和坚持的精神。

详细解释:

  • 蜻蜓:这里象征着弱小的一方或个人。
  • :动摇、摇动的意思,表达的是努力去改变现状。
  • 石柱:代表强大的力量或者不可动摇的事实、体制等。

这则故事强调了在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虽然结果可能并不如人意,但这种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造句:

  1. 尽管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他还是选择撼动石柱,因为他相信每一个尝试都可能带来改变。
  2. 虽然公司的政策似乎坚不可摧,我们还是要继续提出意见,就像那只蜻蜓努力撼动石柱一样。
  3. 面对困难的挑战时,我们应该有蜻蜓撼石柱的精神——即使结果不确定,也要勇敢地去尝试。
  4. 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可能无法与那些巨著相比,但他仍然坚持写作,这种精神如同蜻蜓撼动了坚硬的石柱。
  5. 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不应该轻易放弃改变现状的努力。就像故事中的蜻蜓一样,即便撼动不了整根石柱,也能留下努力的痕迹。

这些句子用不同的场景和对象展现了“蜻蜓撼石柱”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即即使是在面对巨大挑战时也要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态度。

分词解释

qīng

1 〔~蜓〕昆虫,捕食小飞虫,是益虫。幼虫称“水虿”,生活在水中(有的地区称“蚂螂”),如“~~点水”(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tíng

1 〔蜻(qīng)~〕见“蜻1”。2 〔蝘~〕见“蝘”。

hàn

1 搬动:~顿(搬动颠仆)。~天动地。“蚍蜉~大树,可笑不自量”。2 用言语打动人:“微言~之”。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

zhù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