蜓的拼音、解释、组词
蜓的基本解释:
1 〔蜻(qīng)~〕见“蜻1”。
2 〔蝘~〕见“蝘”。
蜓的笔顺/笔顺名
丨,𠃍,一,丨,一,丶,ノ,一,丨,一,㇋,㇏
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横,竖,横,横折折撇,捺
-
1 丨
竖
-
2 𠃍
横折
-
3 一
横
-
4 丨
竖
-
5 一
横
-
6 丶
点
-
7 ノ
撇
-
8 一
横
-
9 丨
竖
-
10 一
横
-
11 ㇋
横折折撇
-
12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蜻蜓:一种脉翅类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一对复眼,腹部细长,分数节。会捕食昆虫。
2. 蜻蜓点水:雌蜻蜓常用尾巴点水,产卵在水中。①比喻只有表面的接触,而没有深入的描写、体会。如:「你的答案,只能算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剖析。」②形容来去匆匆,只有短暂的停留。如:「每次你到这儿来,总是蜻蜓点水般的,一来就走。」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蜻蜓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参见「蜻蜓」、「蝘蜓」等条。
详细解释
蜓[tíng]
——见[蜻蜓]( qīngtíng)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蝘蜓也。从虫廷聲。一曰螾蜓。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蝘蜓也。从虫廷聲。一曰螾蜓。徒典切
注解
『从虫,廷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虫】为形旁,【廷】为声旁。
【蜓】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廷聲』,即形声字中【廷】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徒典』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蜓】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虫、廷声。
【蜓】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虫 廷”。
【蜓】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三, 虫部, 现代部首为虫, 笔画为12画。
【蜓】字异体字: 。
《说文解字》注解
(蜓)蝘蜓也。从虫。廷聲。徒典切。古音在十一部。一曰螾蜓。一曰謂一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