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梆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路梆子的简介:
zhōnɡ lù bānɡ zǐ
1.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1.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流行于大陆地区山西地方的剧种。由蒲剧派衍生而成。音调高亢,唱腔以梆子腔为主。也称为「晋剧」、「山西梆子」。
《中路梆子》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地方剧种,属于北方地方戏剧。它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是一种以“梆子”为主要打击乐器的地方剧种,“梆子”是这种剧种名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梆子”的名称来源于剧中所使用的敲击乐器——梆子板,它的节奏鲜明、响亮,成为这一剧种的重要特色。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中路梆子”这个名字中的“中路”,指的就是山西省中部的地理位置;而“梆子”则特指其音乐特征。
- 表演特点:该剧种演唱时伴有鲜明的打击乐伴奏,唱腔高亢激昂,富有地方特色。演员在表演上重视程式化动作和表情的变化,同时也不乏生动的生活化的细节展示。
- 剧本内容: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现实题材为主,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情。
造句
- 山西中部的中路梆子戏非常精彩,常常吸引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 在这次文化推广活动中,我们有幸欣赏到了正宗的中路梆子表演。
- 村里的老艺人经常在闲暇时间教我们几个年轻人唱一段中路梆子的经典曲目。
- 中路梆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戏曲界独树一帜。
- 每逢传统节日,当地的学校就会组织同学们学习并表演一些中路梆子的传统剧目。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路
lù
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4 种类:一~货色。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筚~。乘~。7 姓。
梆
bāng
1 〔~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2 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的敲门声。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