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遮天的拼音、解释、组词
只手遮天的简介: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一手遮天」。见「一手遮天」条。
2. 此处所列为「一手遮天」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曹邺〈读李斯传〉诗(据《全唐诗.卷五九三.曹邺》引)一车致三毂1>,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2>草空绿。 〔注解〕 (1) 毂:音ㄍㄨˇ。车轮中心的圆木。 (2) 云阳:秦县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秦始皇十三年,韩非出使秦国,秦用李斯谋留置韩非,让他死于云阳。后来秦二世在云阳甘泉宫,李斯为赵高才害,被腰斩咸阳市。故小说戏曲中每以云阳称行刑的场所。
3. 此处所列为「一手遮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李斯,楚国人,入秦为相。他助秦始皇废除封建,确立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后来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驾崩,李斯和赵高合谋假造诏书,赐死扶苏,杀害蒙恬,立昏庸无能的胡亥为秦二世,为自己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祸根。后为赵高所害,被腰斩于咸阳市。唐代诗人曹邺读《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后,写了一首〈读李斯传〉诗,有云:「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说李斯倚仗权势,混淆是非,欺上瞒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尽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玩弄权术、瞒上欺下的行径。
1. 一只手想把天遮住。比喻隐瞒事实真相。【例】他竟敢只手遮天,欺瞒天下人的耳目。
1. 比喻隐瞒事实真相。如:「他竟敢只手遮天,欺瞒众人的耳目,真是大胆。」
《只手遮天》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应对或解决极其复杂、巨大的困难或局面,甚至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地承担了本该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成语中的“只手”象征着个人的力量和努力,“遮天”则比喻覆盖整个天空的广度与深度,意味着范围之大和影响之深。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独当一面、孤军奋战的精神,同时也暗含一种英雄或超人的形象。它不仅表达了在逆境中不屈服于命运的决心,还体现了个人力量对于改变局势的巨大贡献。
造句举例:
- 在公司面临重大转型时,张总只手遮天,凭借自己的远见和决策力带领团队度过了难关。
- 小李临危受命,在项目开发中只手遮天,确保了产品按时高质量发布,赢得了客户与公司的高度赞扬。
- 刘老师身兼多职,不仅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还是学生社团的指导者,在很多方面都只手遮天地支撑着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
- 疫情期间,许多志愿者只手遮天,勇敢地投身于前线抗疫工作,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虽然资源有限且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李总依然只手遮天,最终成功地将这家小企业带入了行业领先者的行列。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只手遮天》不仅适用于描述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表现,也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境中,如团队合作、社会服务等。
分词解释
zhī,zhǐ
1 量词:一~鸡。2 单独的,极少的:~身。片纸~字。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zhē
1 挡:~蔽。~挡。~拦。~阳。~没(mò)。~阴。2 掩盖,掩蔽:~丑。~盖。~瞒。~掩。~人耳目。3 古同“庶”,众多。4 古同“者”,这。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