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规戒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清规戒律的简介:

qīng guī jiè lǜ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禅宗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戒律。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

1. 本指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法规。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济公传》第一回:「禀方丈知道,偺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

词语详解

清规戒律

  1. 定义与含义
  2. 清规戒律是指佛教中僧团制定的各种纪律和规则,主要目的是维护僧团的生活秩序和个人修行的纯净。后来这一词也被引申为某些组织、团体或个人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规定。

  3. 来源

  4. 该词语源于佛教用语“清规”与“戒律”。其中,“清规”是指寺院内部的规定和管理制度,而“戒律”则是指僧侣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5. 用法

  6.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繁琐、刻板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它往往带有一种批评性的语气,暗示这些规则可能束缚了人们的行为和发展。

造句

  1. 公司的新管理层决定废除一些不必要的清规戒律,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 这个社区虽然严格,但它的清规戒律非常公平合理。
  3. 尽管学校的清规戒律很多,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4.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传统宗教组织需要对自身的一些陈旧的清规戒律进行改革。
  5. 在这个家庭中,有一套严格的清规戒律,孩子们从小就被告知要守规矩。

分词解释

qīng

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①澄澈的水流,如“一股~~”;②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3 单纯不杂:~唱。~茶。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7 详细登记:~册。~单。8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9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11 太平,不乱:~平。~泰。~和。12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13 姓。

guī

1 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2 法则,章程,标准:~则。法~。常~。清~戒律。3 格局,范围:~模。4 相劝:~尽力。~谏。~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勉。5 谋划:~划。~约。

ji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4 准备:~途。~装。5 古同“界”,界限。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