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端匿迹的拼音、解释、组词

窜端匿迹的简介:

cuàn duān nì jì
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 AI解释

词语“窜端匿迹”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但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惯用语。从字面拆解来看,“窜端”可以理解为“隐藏或者隐瞒端倪”,而“匿迹”则有“使踪迹消失”的意思。“窜端匿迹”整体上可能被解释为通过各种手段来掩盖事实真相或者行为的痕迹,使其难以被发现。

但是,在正式的文言文或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并不常见。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参考以下五个造句:

  1. 为了遮掩自己的罪行,他想方设法地窜端匿迹,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2. 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警方绞尽脑汁想要抓住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却屡遭对方窜端匿迹的迷惑。
  3. 那些贪污腐败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窜端匿迹,妄图逃避纪委的审查和公众的目光。
  4. 为了掩盖真相,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窜端匿迹,然而事实最终还是水落石出。
  5. 在这场商战中,对方使出了浑身解数企图通过窜端匿迹的方式来削弱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窜端匿迹”并不是一个标准词语,上述解释和造句仅作为参考。在正式或学术场合建议采用更常见、准确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cuàn

1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犯。~扰。~逃。~踞。流~。抱头鼠~。2 放逐:~逐。3 修改文字:~改。~定(删补改定)。点~(删减涂改)。

duān

1 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2 正派,正直:~方。~直。~重(zhòng )。品行不~。3 事物的一头:~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4 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5 姓。

1 隐藏,躲藏:隐~。藏~。~名。销声~迹。

1 脚印:踪~。足~。血~。笔~。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