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的拼音、解释、组词
化干戈为玉帛的简介: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AI解释
《化干戈为玉帛》是一句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原意是指通过和平谈判或调解使战争、争斗停止,从而使得兵器(干戈)变为珍贵物品(玉和丝帛),象征着用平和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这句话寓意着通过智慧与勇气,在纷争中寻求和谐共处之道,它强调了和平对话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化干戈为玉帛”被用来形容将激烈的争论、对抗或战争转化为友好的交流、合作的友好局面。
造句示例:
- 经过多方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
- 在这次危机中,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大战。
- 双方都明白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所以选择谈判而不是冲突来解决争端,实现了真正的化干戈为玉帛。
- 两个竞争对手最终坐下来讨论合作的机会,将之前的敌对关系转化为了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了从干戈到玉帛的转变。
- 暴力和对抗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唯有通过对话与理解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这些句子展示了“化干戈为玉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化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干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
戈
gē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2 姓。
为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玉
yù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