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庐的拼音、解释、组词
承明庐的简介:
chéng míng lú
1.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1.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承明庐
- 释义:
-
“承明庐”是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常用来指代自己的书斋或书房的名字。这个名称源自于古籍《汉书·儒林传》中提到的“承明庐”,原意是指为文人提供学习和研究场所的地方。
-
典故:
-
在古代,朝廷设有专门供官员读书、讨论政务的地方,被称为“承明庐”。而后来这个名称被借用来指称私人书斋或书房,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研究。
-
寓意:
- 用此词命名个人书房,往往表达了主人对于学问和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良好学习环境的美好向往。
造句
-
他的承明庐坐落在城市的一角,虽然面积不大,但藏书丰富,是他潜心研究学问的好地方。
-
在这承明庐中,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希望能有所收获。
-
承明庐中的每一本书都是经过精选的精品之作,不仅记录着知识的传承,也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
-
每当夜幕降临,承明庐内灯光依旧明亮,书声琅琅,仿佛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之所在。
-
他常在承明庐中邀请朋友来交流学术观点,这既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友谊的见证。
分词解释
承
chéng
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庐
lú
1 房舍:茅~。~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