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的拼音、解释、组词
承的基本解释:
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
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
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
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
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6 姓。
承的笔顺/笔顺名
乛,亅,一,一,一,㇇,ノ,㇏
横撇/横钩,竖钩,横,横,横,横撇,撇,捺
-
1 乛
横撇/横钩
-
2 亅
竖钩
-
3 一
横
-
4 一
横
-
5 一
横
-
6 ㇇
横撇
-
7 ノ
撇
-
8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接受。如:「承受」、「承接」。
2. 担当、负责。如:「承当」、「承包」。
3. 受恩,表示客气的说法。如:「承蒙」、「承教」。
4. 接续、继续。如:「继承」、「承先启后」。
5. 供认。如:「承认」、「自承其罪」。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蒙受、接受。【例】承蒙、承命
2. 担当、负责。【例】承担、承办
3. 继续。【例】继承、承先启后
4. 奉迎。【例】承欢膝下
5. 回答、表白。【例】应承、坦承、承认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奉。《左传.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请。」
2.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赠」。《左传.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3. 担当、负责。如:「承担」、「这件事情由你来承办。」
4. 继续、继承。《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5. 姓。如汉代有承宫。
详细解释
承[chéng]
〈动〉
【本义】:捧着
【造字法】: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
1 ([En.] 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
【引】
1 《说文》:承,奉也。受也。
2 《易·归妹》:女承筐无实。 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3 《诗·小雅·鹿鸣》:承筐是将。
4 清· 姚鼐《登泰山记》: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5 《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例】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2 继承 ([En.] succeed)
【引】
1 《楚辞·招魂》:朱明未承夜兮。 注:“续也。”
2 《仪礼·少牢礼》: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注:“犹传也。”
3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例】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3 接受;承受 ([En.] receive;accept;bear;suffer)
【引】
1 《庄子·大宗师》:若不足而不承。
2 《礼记·王藻》:士于大夫承贺。
【例】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4 奉承 ([En.] flatter)。
【例】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5 承担,担负;担当 ([En.] undertake)。
【例】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6 秉承 ([En.] act on)。
【例】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7 招认 ([En.] confess one's crime)。
【例】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8 侍奉 ([En.] attend)。
【例】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承[chéng]
〈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英】:bearing)。
【例】
如:石承;轴承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奉也。受也。从手从卪从𠬞。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奉也。受也。从手从卪从。署陵切〖注〗臣鉉等曰:謹節其事,承奉之義也,故从卪。〖注〗,俗字。
注解
(承)奉也。受也。部曰:奉者,承也。是二篆爲轉注也。部曰:受者,相付也。凡言承受、承順、承繼,又魯頌傳曰承止也皆奉之訓也。凡言或承之羞,承之以劎皆相付之訓也。左傳曰:蔡大夫恐昭矦之又遷也,承。此叚承爲也。从手卪。合三字會意。署陵切。六部。
《说文解字》注解
臣鉉等曰:謹節其事,承奉之義也,故从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