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的组词

铃常见的组词有:铃子香,铃铛心,铃鼓,铃驺,铃斋,铃吏,铃铃香,铃合,铃兰,铃杵,铃眊,铃辕,铃绦,铃箭,铃子,铃毦,铃钹,铃马,铃网,铃铃,铃铎,铃语,铃索,铃轩,铃阁,铃下,铃铛,铃镊,铃木春信(1725-1770),铃柝

词语 解释
子香 铃子香 líng zǐ xiāng1.亦称"铃铃香"。 2.古称兰蕙。唇形科宿根草本植物。秋天叶腋间开花﹐淡红紫色﹐有香气。
铛心 铃铛心 líng dāng/chēng xīn1.比喻易受外界影响摇摆不定的态度。
铃鼓 líng gǔ1.一种打击乐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兽皮﹐周围嵌以若干小铜铃。演奏时﹐左手执鼓﹐悬空摇动﹐或用右手指﹑掌击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乐队。 2.铃和鼓。
铃驺 líng zōu1.系铃的马。
铃斋 líng zhāi1.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铃吏 líng lì1.随从护卫人员。
铃铃香 líng líng xiāng1.见"铃子香"。
铃合 líng hé/gě1.见"铃阁"。
铃兰 líng lán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开钟状小花﹐向下垂﹐形状像铃﹐白色。结浆果﹐红色﹐球形﹐可以入药。
铃杵 líng chǔ1.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
铃眊 líng mào1.见"铃毦"。
铃辕 líng yuán1.长官的公署或临时驻地。
铃绦 líng tāo1.即铃索。
铃箭 líng jiàn1.响箭。
铃子 líng zǐ1.铃铛。 2.铃子香的花。
铃毦 líng ěr1.亦作"铃眊"。 2.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四周缀铃。
铃钹 líng bó1.即碰铃。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形似小碗﹐两个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个﹐相碰发音。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铃马 líng mǎ1.系有铃铛的马匹。
铃网 líng wǎng1.指僧尼在铃﹑铎之类响器的伴奏之下诵经。
铃铃 líng líng1.象声词。
铃铎 líng duó①金属发声器。铃大铎小。用于警戒、斋醮、奏乐等:铃铎警耳。②铃铛。挂于牲畜颈间,或作儿童玩具、饰物: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铎。③挂于建筑物上的风铃:中门当途,铃铎虚悬。
铃语 líng yǔ/yù1.檐铃的声音。语本《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又能听铃音以言吉凶﹐莫不悬验。"
铃索 líng suǒ1.系铃的绳索。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2.引申指警报﹑边警。
铃轩 líng xuān1.即铃阁。
铃阁 líng gé1.亦作"铃合"。 2.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铃下 líng xià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2.太守的敬称。
铃铛 líng dāng/chēng1.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有骡马系带的﹑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
铃镊 líng niè1.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
木春信(1725-1770) 铃木春信(1725-1770) líng mù chūn xìn(1725-1770)日本浮世绘画家。致力于锦绘(即彩色木版画)创作,多描绘茶女、歌舞伎等。受中国明清拱花印法影响,拓印时压出浮雕式的印痕,别具风格,称为“春信式”。代表作有《座敷八景》、《夜雨美人图》、《雪中相合伞》等。
铃柝 líng tuò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2.借指巡逻﹑警卫。 3.摇铃击柝。 4.犹号令﹑纪律。

铃的二字词语

铃的三字词语

子香 铛心

铃的四字成语

其他字的组词

⼝组词 云组词 罒组词 込组词 臣组词 伶组词 绊组词 施组词 哟组词 疲组词 继组词 哺组词 馍组词 霸组词 䵐组词 襲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