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的组词
支常见的组词有:支脚,支剌,支叶扶疏,支词,支柱,支吾,支罗服,支骸,支支离离,支辞,支犒,支支吾吾,支撑,支出,支座,支骨,支郎,支别,支位,支左屈右,支裂,支掌,支腾,支应局,支叶,支御,支赐,支挪,支公好,支开
| 词语 | 解释 |
|---|---|
| 支脚 | 支脚 zhī jiǎo/jué1. 两个或更多的侧向的与经常呈水平方向延伸的部件中的一个。如:烛台的支脚。 |
| 支剌 | 支剌 zhī là/lá1.形容词词尾。见于元曲。 |
| 支叶扶疏 | 支叶扶疏 zhī yè fú shū支:同“枝”。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形容树木茂盛。也比喻宗支繁衍鼎盛。 |
| 支词 | 支词 zhī cí1.见"支辞"。 |
| 支柱 | 支柱 zhī zhù①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比喻中坚力量:国家的支柱|他是厂里的主要支柱。②撑起;撑住:这种局面他能支柱多久? |
| 支吾 | 支吾 zhī wú/yù①用话应付搪塞;说话含混闪躲:支吾其词|言语支吾|这分明是支吾的话。②支撑;支持住不倒下: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她支吾着回到家里,就躺倒了。③应付;对付:不必分付,自有道理支吾|若非君瑞,以书相救,怎地支吾? |
| 支罗服 | 支罗服 zhī luó fú/fù1.指野萝卜的根。 |
| 支骸 | 支骸 zhī hái1.肢体骸骨。谓尸体。 |
| 支支离离 | 支支离离 zhī zhī lí lí1.谓语言散乱。 |
| 支辞 | 支辞 zhī cí1.亦作"支词"。 2.强为之辞。 3.芜蔓虚饰之辞。 |
| 支犒 | 支犒 zhī kào1.支付犒赏。 |
| 支支吾吾 | 支支吾吾 zhī zhī wú wú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
| 支撑 | 支撑 zhī chēng①抵住使不倒下:东面的墙已经倾斜,用一根大木支撑着。②支持住局面使不崩溃;勉强地维持:支撑局面|支撑门户|独力支撑|看他还能支撑多久。 |
| 支出 | 支出 zhī chū1.支付,付出去。亦指支付的款项。 |
| 支座 | 支座 zhī zuò1. 直接承受推力或压力的结构部位(例如拱、穹窿、梁或支柱的支座)。 |
| 支骨 | 支骨 zhī gǔ/gū1.犹言肢体。 2.犹骨肉。指亲人。 |
| 支郎 | 支郎 zhī láng/làng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2.指晋代高僧支遁。 3.泛称僧人。 |
| 支别 | 支别 zhī bié/biè1.分支;歧出。 |
| 支位 | 支位 zhī wèi1.次要职位。 |
| 支左屈右 | 支左屈右 zhī zuǒ qū yòu左:左手;屈:弯;右:右手。伸左手,弯右手。指射箭的姿势。 |
| 支裂 | 支裂 zhī liè/liě1.犹分裂。 |
| 支掌 | 支掌 zhī zhǎng1.宋代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支使与掌书记的并称。 |
| 支腾 | 支腾 zhī téng1.应付,敷衍。 |
| 支应局 | 支应局 zhī yīng/yìng jú1.清代后期,各省总督﹑巡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政机构。 |
| 支叶 | 支叶 zhī yè/xié1.树枝和叶子。喻旁系亲属或同门转相传授的弟子。 |
| 支御 | 支御 zhī yù1.抵御。 |
| 支赐 | 支赐 zhī cì1.支付赐与。 |
| 支挪 | 支挪 zhī nuó1.暂时借支。 |
| 支公好 | 支公好 zhī gōng hǎo/hào1.晋高僧支道林爱养鹰。后用以为典。 |
| 支开 | 支开 zhī kāi1.支使离开;岔开。 2.撑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