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的组词
徐常见的组词有:徐戎,徐特立(1877-1968),徐娘,徐氏,徐缓,徐州,徐图,徐庾体,徐海东(1900-1970),徐福岛,徐来,徐迟(1914-1996),徐偃笔,徐光启(1562-1633),徐疾,徐榻,徐妃半面妆,徐树铮(1880-1925),徐上瀛,徐卢,徐世昌(1855-1939),徐步,徐寿(1818-1884),徐枫(1950- ),徐州会战,徐达(1332-1385),徐关,徐冯,徐徐,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词语 | 解释 |
|---|---|
| 徐戎 | 徐戎 xú róng1.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时曾为楚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并。 2.泛指异族。 |
| 徐特立(1877-1968) | 徐特立(1877-1968) xú tè lì (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曾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代理部长、副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40年回延安,历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有《徐特立 |
| 徐娘 | 徐娘 xú niáng1.指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
| 徐氏 | 徐氏 xú shì/zhī1.春秋时殷民六族之一。 |
| 徐缓 | 徐缓 xú huǎn1.延缓。 2.缓慢。 |
| 徐州 | 徐州 xú zhōu1.古九州之一。 2.古齐邑名。 |
| 徐图 | 徐图 xú tú1. 从容地设法谋取。如:徐图歼击。 |
| 徐庾体 | 徐庾体 xú yǔ tǐ/tī/bèn1.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及庾肩吾﹑庾信父子,诗文绮艳,当时称为"徐庾体"。 |
| 徐海东(1900-1970) | 徐海东(1900-1970) xú hǎi dōng (1900-197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黄陂夏店(今属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二十八军军长、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劳山战役,并曾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建国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
| 徐福岛 | 徐福岛 xú fú dǎo1.指秦代方士徐福到东海去寻找的三神山。或谓即指今日本。在日本纪伊新宫山,尚有徐福墓的遗迹。 |
| 徐来 | 徐来 xú lái1. [风] 轻缓吹来。如:清风徐来。 |
| 徐迟(1914-1996) | 徐迟(1914-1996) xú chí (1914-1996)作家、翻译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武汉分会主席。著有诗集《最强音》、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等。译有《托尔斯泰传》等。 |
| 徐偃笔 | 徐偃笔 xú yǎn bǐ1.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 |
| 徐光启(1562-1633) | 徐光启(1562-1633) xú guāng qǐ(1562-1633)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1604年进士。1632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次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较早引进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生产有促进作用。编著《农政全书》,并主持编译《崇祯历书》。 |
| 徐疾 | 徐疾 xú jí1.或慢或快。 |
| 徐榻 | 徐榻 xú tà1.见"徐稺榻"。 |
| 徐妃半面妆 | 徐妃半面妆 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个面容;妆:妆饰。徐妃事梁元帝,仅妆饰半个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貌。 |
| 徐树铮(1880-1925) | 徐树铮(1880-1925) xú shù zhēng (1880-1925)皖系军阀。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早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皖系首领段祺瑞的“智囊”。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统率西北边防军。皖系战败后,被通缉。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后被冯玉祥部逮捕枪杀。 |
| 徐上瀛 | 徐上瀛 xú shàng/shǎng yíng明代琴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号青山,江苏太仓人。武举出身。明末欲参加抗清未成,遂隐居苏州穹窿山。以快速演奏风格丰富了虞山派的琴风。所演奏的三十一曲由弟子编成《大还阁琴谱》。著有《万峰阁指法密笺》和《溪山琴况》各一卷。 |
| 徐卢 | 徐卢 xú lú1.复姓。汉代有徐卢庸。见《通志.氏族四》。 |
| 徐世昌(1855-1939) | 徐世昌(1855-1939) xú shì chāng (1855-1939)北洋军阀政客。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曾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历任巡警部尚书、东三省总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武昌起义后,助袁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1914年任国务卿,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效劳。1918年由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1922年被直系军阀赶下台。 |
| 徐步 | 徐步 xú bù1.缓慢步行。 |
| 徐寿(1818-1884) | 徐寿(1818-1884) xú shòu (1818-1884)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对西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颇有研究。曾参与创设安庆、江宁机器局。后与华蘅芳试造木质轮船“黄鹄”号。又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对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过先驱作用。译有外国科技书籍多种。 |
| 徐枫(1950- ) | 徐枫(1950- ) xú fēng (1950- )电影演员。原籍江苏,生于台湾。女。台北市育达商业职业学校肄业。1966年从影。因主演《侠女》而知名。后主演的《龙城十日》获金马奖最有希望女星奖;《刺客》和《源》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创办汤臣影片公司。 |
| 徐州会战 | 徐州会战 xú zhōu huì zhàn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
| 徐达(1332-1385) | 徐达(1332-1385) xú dá (1332-1385)明初大将。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末参加朱元璋军,有勇谋,与常遇春齐名。被朱元璋任为大将军,攻灭张士诚,又北伐灭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后又连年出击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
| 徐关 | 徐关 xú guān1.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淄川镇西。或云在淄博市西南。 |
| 徐冯 | 徐冯 xú féng/píng1.传说中周时的隐士。 |
| 徐徐 | 徐徐 xú xú1.迟缓;缓慢。 2.安稳貌;宽舒貌。 |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xú niáng bàn lǎo,fēng yùn yóu cún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