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的组词
徐常见的组词有:徐氏,徐俯(1075~1141),徐家肺,徐冯,徐回,徐偃笔,徐庾体,徐吾,徐特立(1877-1968),徐来,徐州,徐州市,徐宅,徐铸成(1907-1991),徐上瀛,徐顾,徐夫人,徐玉兰(1922- ),徐方,徐步,徐渭(1521-1593),徐妃半面,徐寿(1818-1884),徐呼,徐妃半面妆,徐达(1332-1385),徐稺榻,徐卢,徐宝璜(1894-1930),徐霞客游记
词语 | 解释 |
---|---|
徐氏 | 徐氏 xú shì/zhī1.春秋时殷民六族之一。 |
徐俯(1075~1141) | 徐俯(1075~1141) xú fǔ(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一]、[三])、《鹧鸪天》(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雄迈气象。 |
徐家肺 | 徐家肺 xú jiā/gū/jie fèi1.唐徐晦嗜酒,日沉湎而不伤。沈傅师善餐,可兼四五人馔恒无患。杨嗣复尝戏曰:"徐家肺,沈家脾,大是安稳。"事见唐朱揆《谐噱录.嗜酒食》。后常用为豪饮之典。 |
徐冯 | 徐冯 xú féng/píng1.传说中周时的隐士。 |
徐回 | 徐回 xú huí1.缓慢地回旋运转。 |
徐偃笔 | 徐偃笔 xú yǎn bǐ1.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 |
徐庾体 | 徐庾体 xú yǔ tǐ/tī/bèn1.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及庾肩吾﹑庾信父子,诗文绮艳,当时称为"徐庾体"。 |
徐吾 | 徐吾 xú wú/yù1.战国齐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李吾之属会烛,李辞之,徐吾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徐吾》。 2.复姓。春秋郑国有徐吾犯。见《通志.氏族四》。 |
徐特立(1877-1968) | 徐特立(1877-1968) xú tè lì (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曾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代理部长、副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40年回延安,历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有《徐特立 |
徐来 | 徐来 xú lái1. [风] 轻缓吹来。如:清风徐来。 |
徐州 | 徐州 xú zhōu1.古九州之一。 2.古齐邑名。 |
徐州市 | 徐州市 xú zhōu shì在江苏省西北部、京沪和陇海两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苏鲁皖豫四省边境,向为军事要地。秦末楚(项羽)、汉(刘邦)曾在此争战。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即以此为中心。1945年设市。人口145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云龙山、云龙湖、华佗墓、兴化寺、黄河故道公园等。市南建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 |
徐宅 | 徐宅 xú zhái1.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在今淮河中下游,即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一带。 |
徐铸成(1907-1991) | 徐铸成(1907-1991) xú zhù chéng (1907-1991)新闻工作者。江苏宜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任《大公报》香港版编辑主任,桂林版、上海版总编辑,重庆《大公晚报》主编,上海《文汇报》和《文汇报》香港版总主笔等。建国后,曾任上海《文汇报》总编辑。著有《报海旧闻》、《新闻丛谈》等。 |
徐上瀛 | 徐上瀛 xú shàng/shǎng yíng明代琴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号青山,江苏太仓人。武举出身。明末欲参加抗清未成,遂隐居苏州穹窿山。以快速演奏风格丰富了虞山派的琴风。所演奏的三十一曲由弟子编成《大还阁琴谱》。著有《万峰阁指法密笺》和《溪山琴况》各一卷。 |
徐顾 | 徐顾 xú gù1.方言。犹言注意,留神。 |
徐夫人 | 徐夫人 xú fū/fú rén1.战国赵人,以藏锋利匕首闻名。荆轲刺秦王所用匕首即得自徐夫人。事见《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亦载此事。司马贞索隐:"徐,姓;夫人,名。谓男子也。" |
徐玉兰(1922- ) | 徐玉兰(1922- ) xú yù lán (1922- )越剧演员。浙江新登(今富阳)人。女。十二岁学艺,初演老生,后改小生。1947年组建玉兰剧团。后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名誉团长。唱腔高亢奔放,世称“徐派”。擅演《红楼梦》、《西厢记》、《追鱼》等剧。 |
徐方 | 徐方 xú fāng1.指古徐国。 2.指徐州。 |
徐步 | 徐步 xú bù1.缓慢步行。 |
徐渭(1521-1593) | 徐渭(1521-1593) xú wèi (1521-1593)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诸生。中年为胡宗宪幕僚,宗宪获罪后惊惧发狂,自杀未成。善画水墨写意花鸟,挥洒淋漓,对大写意画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擅行草,奔放有力。诗文戏曲皆纵横奇肆,不拘一格。著有《南词叙录》,今人辑有《徐渭集》。 |
徐妃半面 | 徐妃半面 xú fēi bàn miàn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个面容。徐妃事梁元帝,仅妆饰半个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貌。 |
徐寿(1818-1884) | 徐寿(1818-1884) xú shòu (1818-1884)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对西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颇有研究。曾参与创设安庆、江宁机器局。后与华蘅芳试造木质轮船“黄鹄”号。又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对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过先驱作用。译有外国科技书籍多种。 |
徐呼 | 徐呼 xú hū1.指发声舒缓的弱音。 |
徐妃半面妆 | 徐妃半面妆 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个面容;妆:妆饰。徐妃事梁元帝,仅妆饰半个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貌。 |
徐达(1332-1385) | 徐达(1332-1385) xú dá (1332-1385)明初大将。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末参加朱元璋军,有勇谋,与常遇春齐名。被朱元璋任为大将军,攻灭张士诚,又北伐灭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后又连年出击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
徐稺榻 | 徐稺榻 xú zhì tà1.指东汉陈蕃为徐稺特设之榻。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
徐卢 | 徐卢 xú lú1.复姓。汉代有徐卢庸。见《通志.氏族四》。 |
徐宝璜(1894-1930) | 徐宝璜(1894-1930) xú bǎo huáng (1894-1930)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江西九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攻读新闻专业。1916年回国,曾任《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参与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任副会长。所著《新闻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xú xiá kè yóu jì明代徐霞客著。原稿散佚,后经季梦良等编次,于1776年刊刻出版。是一部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记一千零五十天及专题论文和诗文。描述内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城镇聚落、民族风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