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徐州会战的简介:
xú zhōu huì zhàn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 AI解释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江苏徐州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始于1938年2月,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以及国民党第5战区部队之间展开,以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为主要目标。
详细解释:
- 背景:徐州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内,是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军占领徐州后,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国的华北和华中地区。
- 过程:在这场战役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在指挥官李宗仁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战术调整,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攻势。然而,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最终未能阻止日军占领徐州。此役虽然最终失败,但在中国军民中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抗战精神。
- 意义:尽管战役的结果对中国的整体战局不利,但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抵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斗志。
造句:
- 纪念徐州会战,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在徐州会战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 徐州会战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 通过学习徐州会战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 每当我们回顾徐州会战时,都会被那些英勇将士的精神所感动。
分词解释
徐
xú
1 缓,慢慢地:~步。~缓。~图。~~。2 姓。
州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