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的组词

烛常见的组词有:烛之武退秦师,烛签,烛照数计,烛临,烛盘,烛夜,烛跋,烛睆,烛车,烛烬,烛燎,烛火,烛竹,烛尽光穷,烛煤,烛光,烛台,烛烛,烛泪,烛远,烛阴,烛照,烛知,烛营,烛影斧声,烛蛾,烛武,烛华,烛龙,烛芯

词语 解释
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zhú zhī wǔ tuì qín shī散文篇名。载《左传·僖公三十年》,篇题后人所加。秦、晋联合包围郑国,郑人烛之武临危受命,赴军中说服秦穆公退兵,晋也随之退兵,郑转危为安。文中记录的烛之武说词,层次分明,分析透彻,语气委婉,有很强的说服力。
烛签 zhú qiān1.插蜡烛的签子。
照数计 烛照数计 zhú zhào shù jì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烛临 zhú lín1.谓由上向下照射。 2.比喻教化广施。 3.犹明鉴。
烛盘 zhú pán1.带底盘的烛台。可兼盛烛泪。
烛夜 zhú yè1.照亮黑夜。 2.鸡的别名。 3.神话中的花名。参见"烛夜花"。
烛跋 zhú bá1.《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孔颖达疏:"《小尔雅》云:'跋,本也。'本,把处也。"烛跋,指竖立火炬或蜡烛的底坐。 2.谓烛将燃尽。
烛睆 zhú huàn1.指眼病。
烛车 zhú chē/jú1.《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小国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万乘之国无寶乎?"后因以"烛车"比喻珍贵之物。
烛烬 zhú jìn1.烛燃后的余烬;烛泪。 2.烛化为烬。
烛燎 zhú liáo/liǎo1.燃炬照耀。
烛火 zhú huǒ1.火炬,火把。 2.蜡烛火。
烛竹 zhú zhú1.竹名。可代烛用,故名。又名丞相竹。
尽光穷 烛尽光穷 zhú jìn guāng qióng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烛煤 zhú méi1. 一种具有细纹理而缺少光泽的烟煤,含大量挥发物,燃烧时发出明亮火焰。
烛光 zhú guāng1.烛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2.传说中舜女之名。 3.俗称电灯泡的功率单位。即瓦。
烛台 zhú tái/tāi1.插蜡烛的器具。 2.指烛台上的蜡烛。
烛烛 zhú zhú1.形容月光明亮。
烛泪 zhú lèi亦作“烛淚”。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液态蜡。
烛远 zhú yuǎn/yuàn1.光照远方。 2.比喻泽及远方。
烛阴 zhú yīn1.传说中的神名。即烛龙。
烛照 zhú zhào亦作“烛炤”。1.烛光照射;光亮照耀。2.以喻事物灿烂美好。3.明察;洞悉。
烛知 zhú zhī/zhì1.明察洞悉。
烛营 zhú yíng1.肛门。
影斧声 烛影斧声 zhú yǐng fǔ shēng1.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宋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明柯维骐《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后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太宗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明程敏政《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
烛蛾 zhú é/yǐ1.谓扑灯之蛾。
烛武 zhú wǔ1.指春秋时郑臣烛之武。秦晋围郑,武年老出而说退秦兵,卒解郑围。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后人用为少不见用﹑老能报国之典。
烛华 zhú huá/huà/huā1.见"烛花"。
烛龙 zhú lóng1.亦作"爥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 2.借指太阳。
烛芯 zhú xīn/xìn1.见"烛心"。

烛的二字词语

耀

烛的三字词语

夜花

烛的四字成语

照数计 尽光穷 影斧声 影摇红

其他字的组词

乢组词 伐组词 彤组词 灼组词 拍组词 限组词 狮组词 淹组词 潮组词 蝴组词 鼹组词 韥组词 䫷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