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的组词

题常见的组词有:题名道姓,题地,题捐,题鴂,题表,题补,题额,题词,题名会,题辞,题解,题汉柱,题头,题扇,题塔,题临安邸,题西林壁,题销,题本,题桥志,题缘,题品,题破,题封,题缺,题花,题目,题评,题赞,题旨

词语 解释
名道姓 题名道姓 tí míng dào xìng犹指名道姓。指对人不尊敬。
题地 tí dì/de1.谓突起在地上。
题捐 tí juān1.劝募,认捐。
题鴂 tí jué1.鸟名。即伯劳,古称鵙。题﹐通"鶗"。
题表 tí biǎo1.标榜,吹嘘。
题补 tí bǔ1.旧谓官场出缺,奏请补授。
题额 tí é题写匾额:寺庙建成,请名人题额。
题词 tí cí一作“题辞”。文体名。一般题写在作品的前面,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抒写读后感想。大都用韵文,也有用散文的,但篇幅较短小。也泛指留作纪念或表示勉励的题写文字,一般篇幅也较短小。
名会 题名会 tí míng huì/kuài1.唐代进士试中﹐称同年﹐皆集会于长安慈恩寺塔﹐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会"。
题辞 tí cí1.文体名。标明全书要旨,并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叙述读后感想。性质与序﹑跋相似,大都用韵文体裁,通常放在卷首。汉赵岐有《孟子题辞》。 2.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 3.泛指所写的诗文。
题解 tí jiě/jiè/xiè1.关于诗文典籍题旨的阐释。亦指汇编成册的此类专集。唐吴兢有《乐府题解》。 2.关于数理化等学科中问题的推演﹑计算﹑解答。亦指汇集成册的此类专集。
汉柱 题汉柱 tí hàn zhù1.比喻郎官得到皇帝赏识。典出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
题头 tí tóu/tou1.书写门头上的横披或匾额。 2.篇目,标题。 3.标志于报刊文章篇目之上的分类栏目。
题扇 tí shàn/shān1.谓题写字画于扇上。作留念之赠。
题塔 tí tǎ1.唐代故事,进士报捷,题名于慈恩寺塔。后即用以代指进士及第。
临安邸 题临安邸 tí lín ān dǐ诗篇名。南宋林升作。临安,今浙江杭州。全文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诗中谴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方,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语言愤慨辛辣。
西林壁 题西林壁 tí xī lín bì诗篇名。北宋苏轼作。西林,即庐山西林寺。全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用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历来被人引用。
题销 tí xiāo1.谓上奏经皇帝批准报销。
题本 tí běn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桥志 题桥志 tí qiáo zhì1.见"题柱志"。
题缘 tí yuán1.在化缘簿上题署。谓认捐。 2.指认捐的款项。
题品 tí pǐn1.品评。
题破 tí pò1.犹点明﹐道破。 2.犹题遍,题尽。谓对某一事物﹐已反复题写﹑品评,无可再写。 3.谓以笔墨题写﹑品评。破,助词。
题封 tí fēng1.封缄题签。
题缺 tí quē1.谓奏请任命出缺官职。
题花 tí huā1.题诗咏花;绘花。 2.书籍报刊上装饰标题的图画。
题目 tí mù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题评 tí píng1.品评。
题赞 tí zàn1.题写赞语或赞文。
题旨 tí zhǐ表明作品宗旨的文字:书前以题旨说明写作缘起及全书大意。

题的二字词语

题的三字词语

名会 汉柱 桥志 柱志 桥柱 红叶 名録 扇桥

题的四字成语

名道姓 临安邸 西林壁 目正名 名乡会

其他字的组词

肉组词 拨组词 股组词 垮组词 迷组词 险组词 容组词 赶组词 蛤组词 镇组词 臀组词 欑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