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的组词

题常见的组词有:题桥志,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题桥柱,题疏,题糕,题解,题号,题书,题鴂,题榜,题红,题參,题本,题缄,题襟,题签,题叙,题面,题奏,题柱,题染,题诗,题销,题扁,题捕,题结,题塔,题请,题壁

词语 解释
桥志 题桥志 tí qiáo zhì1.见"题柱志"。
题目 tí mù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tí pò shān sì hòu chán/shàn yuàn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桥柱 题桥柱 tí qiáo zhù1.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题疏 tí shū1.指古代药局配药后,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 2.署名于寺院疏头,多为资助香火费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缘簿。 3.犹上奏。
题糕 tí gāo亦作“题餻”。指 唐 刘禹锡 重阳题诗不敢用“餻”字的故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九:“刘梦得 作《九日诗》,欲用餻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宋子京 以为不然。故 子京 《九日食餻》有詠云:‘飚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鬭分曹。 刘郎 不敢题餻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后遂以“题餻”作为重阳题诗的典故。
题解 tí jiě/jiè/xiè1.关于诗文典籍题旨的阐释。亦指汇编成册的此类专集。唐吴兢有《乐府题解》。 2.关于数理化等学科中问题的推演﹑计算﹑解答。亦指汇集成册的此类专集。
题号 tí hào/háo1.标题名称。
题书 tí shū1.写信。
题鴂 tí jué1.鸟名。即伯劳,古称鵙。题﹐通"鶗"。
题榜 tí bǎng/bàng1.题写匾额。榜,匾额。 2.指所题写的匾额。
题红 tí hóng/gōng1.见"题红叶"。
题參 tí cān/shēn/cēn/sān1.见"题参"。
题本 tí běn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题缄 tí jiān1.在书信函件封皮上题写受件人姓名﹑官衔。
题襟 tí jīn1.抒写胸怀。唐温庭筠﹑段成式﹐余知古常题诗唱和﹐有《汉上题襟集》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段成式》。后遂以"题襟"谓诗文唱和抒怀。
题签 tí qiān1.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 2.指书籍﹑卷册。 3.封面题字。
题叙 tí xù1.谓按等级或勋劳奏请给予晋升或其他奖励。 2.相当于戏剧中的"序幕",用于长篇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背景。如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题面 tí miàn1.谓寓藏文章旨意的标题。
题奏 tí zòu1.谓上奏章。 2.题本﹑奏本的并称。
题柱 tí zhù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
题染 tí rǎn1.题诗作画,笔墨点染。
题诗 tí shī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题销 tí xiāo1.谓上奏经皇帝批准报销。
题扁 tí biǎn/piān1.题写匾额。
题捕 tí bǔ1.犹缉捕。
题结 tí jié/jiē1.谓行文拘提犯法官吏,了结案件。
题塔 tí tǎ1.唐代故事,进士报捷,题名于慈恩寺塔。后即用以代指进士及第。
题请 tí qǐng1.犹奏请。
题壁 tí bì1.谓将诗文题写于壁上。 2.指题写在壁上的诗文。

题的二字词语

题的三字词语

桥志 桥柱 红叶 柱客 凡鸟 名会 汉柱 柱志 扇桥

题的四字成语

西林壁 目正名

其他字的组词

乡组词 ⼤组词 ⽂组词 另组词 疒组词 沈组词 哈组词 浓组词 殖组词 锐组词 奠组词 衙组词 瞪组词 灙组词 䃺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