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组词
银常见的组词有:银蚪,银颇罗,银槍,银圆,银折盂,银鞍,银象,银幡,银印,银膏,银冶,银台门,银阙,银砂,银官,银鱼袋,银白,银道坐标系,银槎,银朴,银条,银本位制,银绯,银纽丝,银川市,银团贷款,银杉,银川,银苔,银票
| 词语 | 解释 |
|---|---|
| 银蚪 | 银蚪 yín dǒu1.见"银虬"。 |
| 银颇罗 | 银颇罗 yín pō luó1.银叵罗。银制酒器﹐杯盏之属。 |
| 银槍 | 银槍 yín qiāng1.宋代禁卫军名。 |
| 银圆 | 银圆 yín yuán1.亦作"银元"。俗称"洋钱"。俗称"洋钿"。俗称"大洋"。 2.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 |
| 银折盂 | 银折盂 yín zhē/zhé/shé yú1.见"银盂"。 |
| 银鞍 | 银鞍 yín ān1.银饰的马鞍。 2.代指骏马。 |
| 银象 | 银象 yín xiàng1.见"银像"。 |
| 银幡 | 银幡 yín fān1.见"银旙"。 |
| 银印 | 银印 yín yìn1.银质的官印。 |
| 银膏 | 银膏 yín gāo/gào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
| 银冶 | 银冶 yín yě1.冶炼矿银。 |
| 银台门 | 银台门 yín tái/tāi mén1.宫门名。唐时翰林院﹑学士院都在银台门附近﹐后因以银台门指代翰林院。 |
| 银阙 | 银阙 yín què/quē1.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2.指代明月。 |
| 银砂 | 银砂 yín shā1.见"银沙"。 |
| 银官 | 银官 yín guān1.主持采炼银矿的官员。 |
| 银鱼袋 | 银鱼袋 yín yú dài1.鱼袋之一种。以银饰﹐用以盛放银鱼符。 |
| 银白 | 银白 yín bái1.白中略带银光的颜色。 |
| 银道坐标系 | 银道坐标系 yín dào zuò biāo xì/jì天文坐标之一。以银经l和银纬b两个坐标值表示天球上任一天体的球面位置。该坐标系常用于银河系天体运动的研究。 |
| 银槎 | 银槎 yín chá1.一种银质的盛酒器。 |
| 银朴 | 银朴 yín pǔ/pò/pō/piáo1.含银的矿石。 |
| 银条 | 银条 yín tiáo1.条状银子。 |
| 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 yín běn wèi zhì1.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
| 银绯 | 银绯 yín fēi1.银印红绶。 |
| 银纽丝 | 银纽丝 yín niǔ sī1.见"银绞丝"。 |
| 银川市 | 银川市 yín chuān shì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在区境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包兰铁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5年设市。人口54.4万(1995年)。市郊沟渠纵横,农业发达,向有“塞上江南”之称。特产栽绒毯、枸杞酒、贺兰石雕。有贺兰山、西夏王陵、玉皇阁、拜寺口双塔、海宝塔、西塔等名胜古迹。 |
| 银团贷款 | 银团贷款 yín tuán dài kuǎn指多家银行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的信贷经营形式。 |
| 银杉 | 银杉 yín shān裸子植物门,松科。常绿乔木。高约20米。叶线形,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轮状簇生。叶背有两条银白色气孔带,故名。产于广西、重庆、贵州等地。1956年才发现,是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
| 银川 | 银川 yín chuān1.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临黄河,市区面积1,45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6万。银川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古老的灌溉农业区。煤储量丰富,为自治区的煤炭基地。 |
| 银苔 | 银苔 yín tái1. 树枝状或纤维状的银。 |
| 银票 | 银票 yín piào/piāo1.南宋以后﹐用以代替银两的纸币﹐上面印有银两的数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