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会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会子的简介:

yín huì/kuài zǐ
1.南宋的一种纸币。由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四钱折合四川钱引一贯。以后又有金银会子的发行。

  • AI解释

词语《银会子》在中文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现代常用词汇,但从字面结构分析,“银”指的是货币或贵金属白银;“会子”则是在中国古代的一种纸币形式。因此,《银会子》这个词可能是指一种与古代中国金银纸钞有关的记载、收藏品或是文献资料。

详细解释

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所谓的“会子”,这是一种官方发行的纸币,主要用于交易和流通。它不同于早期的钱币实物(铜钱),是一种信用货币形式。而银会子,则可能指的是与这种纸币相关的白银兑换或者白银作为其担保的记载或物品。

造句

  1. 老李收藏了各种古钱币、金银器以及古代的纸钞——比如明代的“会子”,还有些所谓的“银会子”。
  2. 研究银会子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
  3.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用银会子换取生活必需品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4. 这枚古代的银会子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但保存得却异常完好。
  5. 为了研究明代经济状况,专家们深入民间收集了许多关于银会子的相关资料。

请注意,上述解释基于对“银会子”一词可能含义的理解,并非历史学界或语言学界的权威定义。在具体使用或研究中,请参照专业文献和工具书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分词解释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