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组词
火常见的组词有:火匝匝,火杂杂,火采,火州,火毳,火林,火阵,火捻,火烖,火焰,火器,火伯,火洲,火星人,火绳,火栰,火火色色,火蓼,火奴鲁鲁,火口湖,火热水深,火棘,火红,火鼠,火德,火令,火冲冲,火成岩,火箭飞机,火备
| 词语 | 解释 |
|---|---|
| 火匝匝 | 火匝匝 huǒ zā zā1.急迫貌。 |
| 火杂杂 | 火杂杂 huǒ zá zá1.十分有力的样子。 |
| 火采 | 火采 huǒ cǎi/cài1.红光。 |
| 火州 | 火州 huǒ zhōu1.见"火洲"。 |
| 火毳 | 火毳 huǒ cuì1.即火浣布。亦以喻远方异俗之地。 |
| 火林 | 火林 huǒ lín1.烈火焚烧的树林。 |
| 火阵 | 火阵 huǒ zhèn1.古代用火攻的军阵。 2.指烈火弥漫的战阵。 |
| 火捻 | 火捻 huǒ niǎn/niē(~儿)①火煤。②用纸裹火硝等做成的引火的东西。 |
| 火烖 | 火烖 huǒ zāi1.见"火灾"。 |
| 火焰 | 火焰 huǒ yàn燃烧着的可燃气体,发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其他可燃体如石油、蜡烛、木材等,燃烧时先产生可燃气体,所以也有火焰。通称火苗。 |
| 火器 | 火器 huǒ qì利用炸药等的爆炸或燃烧性能起破坏作用的武器,如枪、炮、火箭筒、手榴弹等。 |
| 火伯 | 火伯 huǒ bó/bǎi/bà1.古代户灶之长。 |
| 火洲 | 火洲 huǒ zhōu1.亦作"火州"。 2.传说南海古地名。 3.泛指南方炎热地方。 4.古地名。汉时为高昌壁,唐时为高昌县,宋元时为高昌回鹘国都。吐鲁番所得突厥文写本作Qoco,其地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之哈剌和卓城(Karakhoja)。 |
| 火星人 | 火星人 huǒ xīng rén1.火星上的假想栖居者。2.由于上火星峰、下火星峰或火星谷突出发达而常被相手家认为有好侵犯或能抵抗并有时是性情暴躁等性格特点的人。 |
| 火绳 | 火绳 huǒ shéng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也可以引火。 |
| 火栰 | 火栰 huǒ fá1.古代水战中用以驰近并能焚毁对方战船的着火的木筏。 |
| 火火色色 | 火火色色 huǒ huǒ sè/shǎi sè/shǎi1.犹言丰富多采。 |
| 火蓼 | 火蓼 huǒ liǎo/lù1.红蓼的别名。 |
| 火奴鲁鲁 | 火奴鲁鲁 huǒ nú lǔ lǔ华人称“檀香山”。美国夏威夷州首府。人口37.3万(1984年)。工业以制糖和菠萝罐头为主。北太平洋海、空交通枢纽。有七个大型军事基地。著名旅游中心,怀基基海滩是水上运动的胜地。 |
| 火口湖 | 火口湖 huǒ kǒu hú1.火山口洼地中积水而成的湖。 |
| 火热水深 | 火热水深 huǒ rè shuǐ shēn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
| 火棘 | 火棘 huǒ jí1.常绿灌木,枝尖有刺,叶子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鲜红色,味甜稍涩,可以吃或用来酿酒,根皮可提取栲胶。 |
| 火红 | 火红 huǒ hóng/gōng①像火一样红:~的太阳。②形容旺盛或热烈:~的青春ㄧ日子过得~。 |
| 火鼠 | 火鼠 huǒ shǔ1.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 2.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 |
| 火德 | 火德 huǒ dé1.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 2.火的功能。 3.指热力。 4.称南岳之神。 |
| 火令 | 火令 huǒ líng/lǐng/lìng1.即火宪。 2.指寒食节禁火的命令。 |
| 火冲冲 | 火冲冲 huǒ chōng/chòng chōng/chòng1.形容愤怒或急躁的样子。 |
| 火成岩 | 火成岩 huǒ chéng yán在高温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浆岩,也包括非岩浆形成的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组成。按其sio_2的含量,可分为酸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
| 火箭飞机 | 火箭飞机 huǒ jiàn fēi jī用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飞机。飞机上的火箭发动机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燃料剂和氧化剂工作,能在大气外层空间快速飞行。多用于航空和宇航的试验和研究,因而被人们称为“火箭试验研究机”。 |
| 火备 | 火备 huǒ bèi1.防火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