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的组词
彩常见的组词有:彩蟾,彩蒨,彩绚,彩车,彩鸾,彩选格,彩调剧,彩杖,彩色摄影,彩陶,彩虹,彩塑,彩具,彩旒,彩笔,彩练,彩带,彩照,彩棚,彩丝系虎,彩画,彩缕,彩章,彩山,彩坊,彩楼,彩气,彩印,彩釉,彩排
词语 | 解释 |
---|---|
彩蟾 | 彩蟾 cǎi chán1.传说月中有蟾蜍﹐因用以借指月宫。 |
彩蒨 | 彩蒨 cǎi qiàn1.指秋冬不凋之草。 |
彩绚 | 彩绚 cǎi xuàn1.绚烂多彩。 |
彩车 | 彩车 cǎi chē1. 用彩绸、彩纸或彩灯等装饰的车辆。如:游行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巨型彩车。 |
彩鸾 | 彩鸾 cǎi luán1.即鸾鸟。 2.传说中的仙女。与书生文箫相恋﹐归锺陵为夫妇。见元林坤《诚斋杂记》。 |
彩选格 | 彩选格 cǎi xuǎn gé1.即彩选。 |
彩调剧 | 彩调剧 cǎi diào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55年定今称。起源于民间采茶歌,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唱腔属曲牌体,分腔、板、调三大类。剧目有《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 |
彩杖 | 彩杖 cǎi zhàng1.用彩绸装饰的木杖。宋代风俗,立春前一日,开封﹑祥符两县,置土制春牛于府前,是日绝早,府县官员以彩杖鞭打春牛,表示劝农,谓之打春。 |
彩色摄影 | 彩色摄影 cǎi sè shè yǐng运用光线、色彩手段再现自然和生活图景的摄影。先将彩色感光负片经曝光和冲洗加工后,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然后将其在正性的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成与景物色彩一致的正片和照片。 |
彩陶 | 彩陶 cǎi táo1.带有彩绘花纹的古代陶器。凡有两种:一为烧制前绘上﹐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另一种是烧成后再作彩绘。通常所谓"彩陶"﹐多指前者。 |
彩虹 | 彩虹 cǎi hóng1.日光与水气相映﹐呈现在天空中的弧形彩色光带。 |
彩塑 | 彩塑 cǎi sù即“泥塑”。 |
彩具 | 彩具 cǎi jù1.指赌具。 |
彩旒 | 彩旒 cǎi liú1.亦作"彩斿"。 2.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 |
彩笔 | 彩笔 cǎi bǐ1.五彩之笔。 2.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
彩练 | 彩练 cǎi liàn1.即“彩带”。 |
彩带 | 彩带 cǎi dài1. 各种颜色的丝绸带子。 |
彩照 | 彩照 cǎi zhào1.彩色照片。 |
彩棚 | 彩棚 cǎi péng1.用彩纸﹑彩绸﹑松柏树枝等装饰的棚子。多用于丧礼﹑婚仪或庆典。 |
彩丝系虎 | 彩丝系虎 cǎi sī xì hǔ1.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彩丝系虎"。参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 |
彩画 | 彩画 cǎi huà1.彩色画。 2.谓以彩色绘饰。 |
彩缕 | 彩缕 cǎi lǚ1.彩色丝线。 |
彩章 | 彩章 cǎi zhāng1.彩色涂饰。 |
彩山 | 彩山 cǎi shān1.宋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叠成山形,称为彩山。 |
彩坊 | 彩坊 cǎi fāng1.扎彩的牌坊。 |
彩楼 | 彩楼 cǎi lóu1.用彩色绸帛结扎的棚架。一般用于祝贺节日盛典喜庆之事。 2.特指七夕乞巧楼。 |
彩气 | 彩气 cǎi qì1.谓吉利的兆头。 |
彩印 | 彩印 cǎi yìn1.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达到彩色画面效果。 |
彩釉 | 彩釉 cǎi yòu1. 多种颜色的釉料。如:彩釉陶器。 |
彩排 | 彩排 cǎi pái戏剧、舞蹈等在正式公演前具备全部演出合成条件的总排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