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组词
波常见的组词有:波累,波罗,波波渌渌,波折,波粼,波德平原,波籞,波兹南,波灵,波喳,波兰,波涟,波斯枣,波竞,波段,波罗的海,波儿象,波衍,波诡,波流茅靡,波逃,波画,波剌斯,波斯帝国,波澜壮阔,波滥,波斯菊,波光粼粼,波斯,波茨坦会议
词语 | 解释 |
---|---|
波累 | 波累 bō lèi1.牵连;连累。 2.波及。 |
波罗 | 波罗 bō luó即“凤梨”。 |
波波渌渌 | 波波渌渌 bō bō lù lù1.见"波波碌碌"。 |
波折 | 波折 bō zhé波浪起伏。比喻事情发展中的曲折变化:公司扭亏为盈不容易,经过了不少波折。 |
波粼 | 波粼 bō lín1.明净的水波。亦用以形容波状物。 |
波德平原 | 波德平原 bō dé píng yuán即“中欧平原”。 |
波籞 | 波籞 bō yù1.用竹篱围成的池塘。 |
波兹南 | 波兹南 bō zī nán波兰西部重要城市。人口57.4万(1984年)。重要工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市内多文化古迹和建筑。1921年起定期在此举行国际博览会。 |
波灵 | 波灵 bō líng1.指泽国之民,水乡之民。 |
波喳 | 波喳 bō zhā1.谓唠唠叨叨,争吵不休。 2.语末助词。 |
波兰 | 波兰 bō lán中欧国家。北临波罗的海。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62万(1995年)。首都华沙。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较发达。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煤储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
波涟 | 波涟 bō lián1.水波,波纹。 |
波斯枣 | 波斯枣 bō sī zǎo1.海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无漏子》。参见"海枣"。 |
波竞 | 波竞 bō jìng1.奔竞,为名利而奔走竞争。 |
波段 | 波段 bō duàn1.无线电广播中,把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而分成的段。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
波罗的海 | 波罗的海 bō luó de hǎi欧洲北部的内海。面积42.2万平方千米。海水较浅,深70~100米。因周围有众多河流注入,加上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故海水平均盐度仅0.7%~0.8%,为世界最淡的海。航运意义重要。 |
波儿象 | 波儿象 bō ér xiàng1.迷信传说称阴间的一种似猪非猪的怪兽。 |
波衍 | 波衍 bō yǎn1.犹繁衍。 |
波诡 | 波诡 bō guǐ1.比喻文笔变化多致。 |
波流茅靡 | 波流茅靡 bō liú máo mǐ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波逃 | 波逃 bō táo1.逃跑。 |
波画 | 波画 bō huà1.指书法中捺的折波和横笔。亦泛指笔画。 |
波剌斯 | 波剌斯 bō là sī1.即萨桑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参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波剌斯等三国》。 |
波斯帝国 | 波斯帝国 bō sī dì guó古代波斯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50年,居住在今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在首领居鲁士领导下,灭掉北方的米底王国后建国。后不断对外扩张,相继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埃及等地。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又入侵印度和欧洲东南部,形成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后在希波战争中失败。前330年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灭。 |
波澜壮阔 | 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
波滥 | 波滥 bō làn1.见"波澜"。 |
波斯菊 | 波斯菊 bō sī jú1.菊花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细,花白色或红色。 2.指波斯菊的花。 |
波光粼粼 |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
波斯 | 波斯 bō sī即“伊朗”。 |
波茨坦会议 | 波茨坦会议 bō cí tǎn huì yì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的首脑会议。主要讨论对德占领的原则、欧洲一些国家疆界的划分、战争罪犯的处理以及参加联合国等问题。并签订、发表《波茨坦协定》。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