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累的拼音、解释、组词

波累的简介:

bō lèi
1.牵连;连累。 2.波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牵连、连累。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六.科场.乙酉京试冒籍》:「前一科会试,鼎甲一人,庶常二人,皆浙人也,何以置不问,而独严于乡试,株连波累至此耶?」《福惠全书.卷一八.刑名部.起赃》:「即受寄知情,亦宜宽置,免重案,又多一番波累也。」

《波累》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0年。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波累"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主角梁月华的丈夫林昭南因参与“四人帮”事件后所受到的政治迫害及个人精神上的重压,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种种复杂变化。

详细解释:

  • “波累”这个词是张洁创造的一个新词,来源于《诗经》中的诗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此基础上,她将“木”字的上半部分拆解为“水”,下半部分保留原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汉字“波”。而“累”则是添加上去的一个部首,意在强调角色林昭南经历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这一创造性的语言使用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与创新、语言表达与思想情感之间关系的探索。

造句:

  1. 张洁的《波累》揭示了一个时代下普通人的艰难生存状态。
  2. 读了《波累》,让我深刻理解到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人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3. 小说通过“波累”这一独特的词汇,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精神创伤。
  4. 这部作品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开始更多关注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探索。
  5. 在《波累》这部小说里,“波累”不仅是主人公名字的一部分,更是整个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缩影。

分词解释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léi,lěi,lèi

1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2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