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的组词
闰常见的组词有:闰益,闰运,闰继,闰余,闰察,闰位,闰秒,闰统,闰法,闰征,闰双,闰音,闰日,闰秋,闰变,闰分,闰朝,闰月,闰年,闰宫,闰升,闰集,闰周
词语 | 解释 |
---|---|
闰益 | 闰益 rùn yì1.增多;增加。 |
闰运 | 闰运 rùn yùn1.犹乱世。旧指运数不正常的时世。 |
闰继 | 闰继 rùn jì1.谓继承馀绪。 |
闰余 | 闰余 rùn yú1.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 2.指闰月。 3.指增添。 |
闰察 | 闰察 rùn chá1.朝廷对京官定期以外的考察。 |
闰位 | 闰位 rùn wèi1.非正统的帝位。 |
闰秒 | 闰秒 rùn miǎo又称“跳秒”。为调整原子时与世界时两者的差异,将标准时刻增加或减少的1秒,常称正闰秒或负闰秒。由于地球自转不均匀而导致两种时间不同步,通过闰秒以解决这一矛盾。 |
闰统 | 闰统 rùn tǒng1.伪统治者。 |
闰法 | 闰法 rùn fǎ1.指设置闰月的方法。 |
闰征 | 闰征 rùn zhēng1.即变征。详"闰宫"。 |
闰双 | 闰双 rùn shuāng1.农历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再闰称为闰双。 |
闰音 | 闰音 rùn yīn1.汉语方言中所有而注音字母所缺的声和韵。 |
闰日 | 闰日 rùn rì为调整历年(历月)长度,使之接近回归年(朔望月)而增加的一日。儒略历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公历中,每四百年共置九十七个闰日。伊斯兰历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 |
闰秋 | 闰秋 rùn qiū1.指闰九月。 |
闰变 | 闰变 rùn biàn1.谓王朝正统发生伪变。 |
闰分 | 闰分 rùn fēn/fèn1.指农历一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 |
闰朝 | 闰朝 rùn zhāo/cháo1.犹伪朝。 |
闰月 | 闰月 rùn yuè为调整历年长度而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如公历闰年的2月调整为29天,这年的2月就是闰月。夏历闰月的设置,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十九年置七个闰月的方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就是闰月。自唐以后,根据二十四节气,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以前个月份序数定名为“闰某月”。 |
闰年 | 闰年 rùn nián历法术语之一。如公历中有闰日和夏历中有闰月的年。公历闰年的2月为29天,全年366天。夏历闰年有十三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 |
闰宫 | 闰宫 rùn gōng1.即变宫。五音惟宫征有变。 |
闰升 | 闰升 rùn shēng1.指官吏在正途以外的提升。 |
闰集 | 闰集 rùn jí1.旧时指附于正集之后的僧﹑道﹑妇女等人的作品汇集。 |
闰周 | 闰周 rùn zhōu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