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余的拼音、解释、组词

闰余的简介:

rùn yú
1.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 2.指闰月。 3.指增添。

  • AI解释

闰余》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结构来看,“闰”字常与时间、周期等概念相关联;“余”则有剩余的意思。“闰余”一词可能指的是因为历法调整而产生的额外时间。这一解释基于传统农历中的知识。

在古代中国,为了使农历年月的计算更加符合太阳年的实际周期(大约为365.2422日),需要设置闰月来调整月份与季节的关系。因此,“闰余”可能指的是因设置闰月而累积的时间差。

接下来提供几个造句帮助理解:

  1. 古代历法中,通过计算闰余来调整农历的年份长度。
  2. 在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星象变化推测出闰余的时间,以修正历法。
  3.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与日月交食周期不完全一致,所以需要通过观察和推算来确定闰余
  4. 学习了历法知识之后,我们才了解到一年中的闰余是如何产生的。
  5. 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依赖传统的闰余概念来调整日历,但这个术语仍然被用来描述时间上的微小差异。

请注意,以上解释基于对“闰余”可能含义的推测,并非《闰余》作为一个固定词语的确切定义。在实际应用中,“闰余”这一词汇可能并不广泛使用或有特定的引用。

分词解释

rùn

1 每四年加一日,称“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这是公历的“闰”。中国的农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2 偏,副,对“正”而言:~位(旧称非正统的帝位)。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