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的拼音、解释、组词
壮的基本解释:
1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2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壮的笔顺/笔顺名
丶,㇀,丨,一,丨,一
点,提,竖,横,竖,横
-
1 丶
点
-
2 ㇀
提
-
3 丨
竖
-
4 一
横
-
5 丨
竖
-
6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强健。如:「健壮」、「强壮」、「勇壮」、「年轻力壮」。
2. 雄伟的、伟大的。如:「壮举」、「壮观」、「壮阔」、「壮志未酬」。
3. 增强。如:「壮胆」、「壮声势」。
4. 壮年:指三、四十岁的时期。如:「他正值壮年。」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强盛、刚健。【例】强壮、健壮、年轻力壮
2. 雄豪。【例】壮志、壮士、豪言壮语
3. 扩张、增加。【例】壮大声势、借酒壮胆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强盛、强健。《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
2. 雄豪。如:「壮志」、「豪言壮语」。《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拔剑割肉,壹何壮也!」
3. 扩大。如:「壮大声势」、「借酒壮胆」。
4. 赞许、钦服。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5. 人到三、四十岁的时期称为「壮」。《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
6. 农历八月的别名。参见「壮月」条。
7.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壮驰兹。
详细解释
壮
壯 zhuàng
〈形〉
【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造字法】:形声。从士,爿( pán)声。
1 同本义 ([En.] tall and big;srong;robust)
【引】
1 《说文》:壮,大也。
2 《广雅》:壮,健也。
3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4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5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6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7 《逸周书》:男气壮力。
8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9 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例】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2 豪壮;豪迈 ([En.] grand and heroic)
【引】
1 《晋书·谯刚王逊传》: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
2 杜甫《壮游》: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例】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3 勇壮 ([En.] brave and sturdy)
【引】
1 《战国策·魏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例】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4 宏伟 ([En.] grandeur)
【引】
1 《诗·小雅·采芑》:克壮其犹。
2 《史记·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例】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5 坚实,坚牢 ([En.] firm)
【引】
1 韩愈《石鼓歌》: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壮
壯 zhuàng
〈动〉
1 增强 ([En.] strengthen)
【引】
1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例】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2 长成年,长大 ([En.] grown-up)
【引】
1 《管子》: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
3 以…为壮美;赞赏 ([En.] admire)
【引】
1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本。
2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何其壮也。
3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甚可壮也。
4 《明史》:识者壮之。
4 伤。通“戕”( qiāng) ([En.] injure)
【引】
1 《易·姤》:姤,女壮,勿用取女。
2 《汉书》: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
壮
壯 zhuàng
〈名〉
1 壮年 ([En.] prime of life)。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引】
1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
2 晋· 干宝《搜神记》: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
2 灸法术语 ([En.] one moxacone)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En.] Zhuang nationality)。原作“僮”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集韻】【韻會】側亮切【正韻】側况切,莊去聲。【說文】大也。
又彊也,盛也。【爾雅·釋天】八月爲壯。【易·卦名】震上乾下,大壯。【禮·曲禮】三十曰壯。【月令】仲冬之月,冰始壯。
又【史記·趙后傳】額上有壯髮。【師古曰】俗呼圭頭是也。
又【前漢·食貨志】貝有五種,一曰壯貝。
又傷也。【郭璞曰】淮南呼壯爲傷。
又醫用艾灸,一灼謂之壯。
又側羊切,音莊。亦姓。【晉語】趙子問賢人,得壯馳兹。
又【伏滔·望濤賦】宏濤於是鬱起,重流於是電驤。起沙渟而迅邁,觸橫門而克壯。 俗从土作壯,省作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