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jìn 部首 笔画10 字形上下 五行 五笔:GOGJ

晋的基本解释:

1 进:~级。~升。~谒(进见)。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3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4 中国朝代名:西~。东~。

晋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丨,丶,ノ,一,丨,𠃍,一,一

横,竖,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进、前往。如:「晋见」。

2. 职位的提升。如:「晋升」、「晋级」。

3. 古国名。如:「晋国」、「秦晋之好」、「楚材晋用」。

4. 朝代名。如:「西晋」、「东晋」、「后晋」。

5. 大陆地区山西省的简称。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朝代名:(1) (西元265∼316)司马炎代魏,国号晋,建都洛阳。共四帝,历五十二年,史称西晋。后为前越所灭。 (2) (西元317∼420)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国都建康。共十一帝,历一百零四年,史称东晋,与西晋合称为两晋。后为刘裕所灭。 (3) (西元936∼946)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ㄊㄤˊ)灭唐称帝,国号晋,建都汴京。共二帝,历十一年,史称为后晋。后为契丹所灭。

2. 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3. 进、前往。【例】晋见、晋谒

4. 升。【例】晋级、晋阶、晋升

5. 姓。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进、前往。《说文选字.日部》:「晋,进也。」

2. 升。如:「晋级」、「晋升」。《清史稿.卷四五一.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调江苏,筦扬州正阳厘榷。」

3. 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大陆地区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朝代名。参见「西晋」、「东晋」条。

5. 大陆地区山西省的简称。

6.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晋鄙。

详细解释

晉 jìn

[动]

【本义】:上进

【造字法】: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

1 进 ([En.] enter)

【引】

1 《说文》:晉,进也。日出,万物进。

2 《易·序卦》:晋者,进也。

3 《周礼·田仆》:王提马而走诸侯晋。

4 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

【例】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2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En.] promote)

【引】

1 《清史稿·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

2 《陈玉成》:晋封英王。

【例】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 —hào晋升其称号)

3 低,俯 ([En.] low)

【引】

1 《尚书大传》:见梓晋然实而俯。

【例】

又如:晋然(低垂的样子;俯下的样子)

4 授予,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如学位或贵族称号) ([En.] confer)。

【例】

如:晋授

5 晋见,正式地会见,拜访 ([En.] call on)。

【例】

如:晋谒

晋[jìn]

[名]

1 周代诸侯国名 ([En.] Jin state)。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引】

1 《吕氏春秋·慎行论》:子夏之 晋。

晋师三豕过河。

晋师己亥涉河。

2 《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以黑衣为丧服。墨,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

【例】

又如:晋用楚材(谓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才);晋邦(指春秋时代的晋国);晋阳之甲(喻称地方官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向内为兴“晋阳之甲”);晋棘(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

2 朝代名 ([En.] Jin Dynasty)

3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引】

1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原中。

2 无论魏晋。

3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魏晋氏以下。

4 宋· 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4 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5 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引】

1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背晋以归 染。

【例】

又如:晋年(喻指怀念故朝之思);晋帖(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晋京(晋朝的京城。指洛阳)

6 山西省的简称 ([En.] Shanxi province)。

【例】

如:晋剧

7 水名 ([En.] Jin River)。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流入汾河

晋字组词

惠闻蛙 用楚材 元帝(276-322) 察冀野战军 文公(前697-前628) 阳之甲 武帝(236-290) 冀鲁豫野战军 阳关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