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的拼音、解释、组词
采的基本解释:
1 摘取:~撷。~花。~摘。~制。
2 开采:~煤。~矿。
3 选取,取:~访(搜集寻访)。~纳(接受意见)。~集。~购。~写。
4 神采,神色,精神:神~。精~。
5 同“ 彩 ”。
6 〔~~〕盛多的样子。
7 古代指官。
采的笔顺/笔顺名
ノ,丶,丶,ノ,一,丨,ノ,㇏
撇,点,点,撇,横,竖,撇,捺
-
1 ノ
撇
-
2 丶
点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丨
竖
-
7 ノ
撇
-
8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摘取。如:「采茶」、「采草莓」。
2. 取用、选用。如:「采集」、「采取」、「采纳」、「采行」。
3. 挖取。如:「开采」、「采矿」。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摘取。【例】采花、采撷、采摘
2. 择取。【例】采纳、采取、采用
3. 掘取。【例】开采、采矿、采掘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摘取。同「采」。《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唐.李白〈子夜吴歌.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2. 择取。同「采」。《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唐.李白〈明唐赋〉:「采殷制,酌夏步,杂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数。」
3. 掘取。同「采」。《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皓性微工巧,多所兴立,为山于天渊池西,采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颖,罗莳其间。」
4. 扯、拔。《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
5. 理会。通「睬」。《北齐书.卷九.后主穆后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诒书》:「众人那个采他,一味乱打。」
详细解释
采
採 cǎi
〈动〉
【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造字法】: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1 同本义 ([En.] pick)
【引】
1 《说文》:采,捋取也。 字俗作採。
2 《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3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4 《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5 《周礼·乐师》:行以肆夏,趋以采荠。 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6 晋·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例】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2 引申为采集;搜集 ([En.] collect;gather)
【引】
1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
【例】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3 挑选;采纳 ([En.] choose;accept)
【引】
1 《仪礼·士昏礼》:纳采。
2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3 《资治通鉴》: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
4 《史记·秦始皇本纪》: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
采[cǎi]
〈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En.] colored silks)
【引】
1 汉· 晁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采,食必梁肉。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En.] color)
【引】
1 《孟子·梁惠王上》: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
2 《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例】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3 文章的词藻 ([En.] word)
【引】
1 《文心雕龙》: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4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En.] complexion;spirit)。
【例】
如:兴高采烈
5 神色;神态 ([En.] expression)。
【例】
如:风采
6 彩头,赌注 ([En.] wager)。
【例】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7 另见 c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