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的拼音、解释、组词

采薇的简介:

cǎi wēi
①《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殷,武王灭殷后,他俩遁入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因以喻隐居不仕。②《诗·小雅》篇名。写抵御玁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西周士兵在征戍期间的劳苦和思乡情绪,以及战后归来的感伤。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句被后人认为是《诗经》中最出色的句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著名诗篇,出自《诗经·小雅》,描述的是一个戍边士卒在归乡途中的见闻与感怀。这首诗通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归故土的情感。

详细解释

采薇》共六章,每章四句。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诗中几段较为简要的解析:

  1. 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描述了作者在边疆采集野菜的情景。
  2. 第二章:“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回家,另一方面又担心家人是否安好。
  3. 第三章:“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描绘了路途的艰辛与饥饿。
  4. 第四、五两章 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棠棣之华,鄂不士也”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思念。

造句

  1. 看着窗外的纷飞雪花,他不禁想起《采薇》中那首描绘归途凄凉景象的诗:“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2. 小明读到《采薇》中的诗句“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感慨万千:原来即使是古代征战士兵也有着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3.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李阿姨吟诵起了《采薇》,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边塞,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 老王退休后,每天漫步在小区里,不时会想起那首关于离别与归来的经典《采薇》中的句子:“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5. 妈妈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低声吟诵起《采薇》中描绘雪景的那一段诗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声音虽小却意味深长。

分词解释

cǎi,cài

1 摘取:~撷。~花。~摘。~制。2 开采:~煤。~矿。3 选取,取:~访(搜集寻访)。~纳(接受意见)。~集。~购。~写。4 神采,神色,精神:神~。精~。5 同“ 彩 ”。6 〔~~〕盛多的样子。7 古代指官。

wēi

1 〔紫~〕a.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花。均通称“满堂红”。2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