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的拼音、解释、组词
篇的基本解释:
1 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什(shí)(《诗经》中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幅。长~大论。千~一律。
2 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一~论文。
篇的笔顺/笔顺名
ノ,一,丶,ノ,一,丶,丶,𠃍,一,丿,丨,㇆,一,丨,丨
撇,横,点,撇,横,点,点,横折,横,竖撇,竖,横折钩,横,竖,竖
-
1 ノ
撇
-
2 一
横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丶
点
-
7 丶
点
-
8 𠃍
横折
-
9 一
横
-
10 丿
竖撇
-
11 丨
竖
-
12 ㇆
横折钩
-
13 一
横
-
14 丨
竖
-
15 丨
竖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篇章」、「诗篇」、「千篇一律」、「愤而成篇」。
2. 书籍的部分单位。如:「上篇」、「下篇」、「第六篇第五章」。
3. 量词。用于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首尾完整的文章。【例】篇章、诗篇
2.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例】一篇论文、诗三百篇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2.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3.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详细解释
篇[piān]
〈名〉
【本义】:竹简
【造字法】:形声。从竹,扁声。
1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En.] bamboo script)
【引】
1 《说文》: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
2 《论衡·书说》:著文为篇。
3 《汉书·公孙宏传》:著之于篇。
4 《游天台山赋》:故事绝于常篇。
【例】
又如:篇翰(篇章;篇简);篇卷(指书籍);篇册(犹书籍);篇典(典籍);篇秩(书籍的篇卷);篇次(谓书籍中篇章的顺序)
2 特指诗歌、辞赋等文艺著作 ([En.] poem)
【引】
1 《论衡·案书》:管仲相齐,造《轻重》之篇。
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例】
又如:篇咏(诗歌著作);篇翰(一般指诗文);篇句(犹章句);篇技(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3 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En.] a piece of writing)。
【例】
如:篇记;篇条(犹篇章);篇体(谓文章的体裁);篇辞(篇章,文章);篇题(篇章的标题);篇首(篇章的开头);篇末(篇章的结笔)
4 曲艺名词。东北二人转所用,指各类内容的固定唱词,可随机穿插入段子中,用以状人、绘景、描声、形物 ([En.] pian)。如“美人篇”、“袍带篇”、“山景篇”等
篇[piān]
〈量〉
1 一件文艺作品 ([En.] piece of writing)
【引】
1 《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2 《汉书·艺文志》:《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
3 《论衡·自纪》:世无一卷,吾有百篇。
【例】
又如:一篇文章;几篇恐怖故事
2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出版的刊物 ([En.] sheet of paper)。
【例】
如:歌篇儿;这本书缺了一篇儿;三篇儿纸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書也。一曰關西謂榜曰篇。从竹扁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書也。一曰關西謂榜曰篇。从竹扁聲。芳連切
注解
『从竹,扁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竹】为形旁,【扁】为声旁。
【篇】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扁聲』,即形声字中【扁】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芳連』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篇】字本义为竹简。
【篇】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竹、扁声。
【篇】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竹 扁”。
【篇】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竹部, 现代部首为竹, 笔画为15画。
《说文解字》注解
(篇)書也。書、箸也。箸於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一曰關西謂榜篇。榜所以輔弓弩者。此其引伸之義。今之榜頟標榜是也。關西謂之篇、則同扁。从竹。扁聲。芳連切。古音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