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二)

作者:张伯端宋代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
万象超然难隐。

分类: 西江月

作者张伯端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诗词:《西江月(二)》
朝代:宋代
作者:张伯端

本自无生无灭,
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
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
万象超然难隐。

中文译文:
本来就没有生与灭,
强行区分生与灭。
就像罪与福也没有根源,
妙体从未增减。

我拥有一面明镜,
一直被蒙上了尘埃。
今天清理明镜照亮天地,
万象都显现出来,无法隐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事物的超脱与洞察。诗中的"本自无生无灭"意味着生死和存在本身并不存在,只是人为地将其区分开来。作者认为人们对于生与灭、罪与福等概念的界定是主观的,没有固定的根源。同样,作者指出"妙体",即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不会因为人们的认知而增添或减损。

接着,诗人引用"明镜"的比喻,表达自己拥有一面明亮的镜子,但这面镜子一直被尘埃所蒙蔽,无法显现出真实的景象。然而,在今天,诗人决定将镜子擦拭干净,让它照亮整个天地。这里的"明镜"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心灵或洞察力,而清理镜子的行为则代表诗人对世界的觉醒和领悟。当镜子变得清澈透明时,万象都会超然显现,无法被隐藏。

整首诗意蕴含深邃而超脱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间事物本质的探索和对真实存在的渴望。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揭示了超越表象和人为区分的真理,并表达了自己对于洞察真相的追求。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与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xī jiāng yuè èr
西江月(二)

běn zì wú shēng wú miè, qiáng jiàng shēng miè qū fēn.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zhī rú zuì fú yì hé gēn.
只如罪福亦何根。
miào tǐ hé zēng zēng sǔn.
妙体何曾增损。
wǒ yǒu yī lún míng jìng, cóng lái zhǐ wèi méng fēn.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jīn zhāo mó yíng zhào qián kūn.
今朝磨莹照乾坤。
wàn xiàng chāo rán nán yǐn.
万象超然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