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芒种的成语
二十四节气
èr shí sì jié qì
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寒耕热耘
hán gēng rè yùn
寒冷时耕种,炎热时除草。形容农事辛苦。
寒冷时耕种,炎热时除草。形容农事辛苦。
寒耕暑耘
hán gēng shǔ yùn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痴云
chī yún
1.停滞不动的云。语本唐李商隐《房中曲》:"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1.停滞不动的云。语本唐李商隐《房中曲》:"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蜡渣
là/zhà zhā
1.亦作"蜡查"﹑"蜡楂"。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1.亦作"蜡查"﹑"蜡楂"。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连畔
lián pàn
1.谓田界相连。
1.谓田界相连。
阴慝
yīn tè
1.阴气为害。 2.指阴气。 3.阴险邪恶。 4.指邪佞之人。
1.阴气为害。 2.指阴气。 3.阴险邪恶。 4.指邪佞之人。
田禄
tián lù
1.先秦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2.泛指俸禄。
1.先秦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2.泛指俸禄。
重离
zhòng/chóng lí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葑田
fēng/fèng tián
1.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2.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
1.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2.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
黄经
huáng jīng
1. 天球黄道坐标系中的经度,由春分点起向东量度。
1. 天球黄道坐标系中的经度,由春分点起向东量度。
鹑首
chún shǒu
1.星次名。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2.古以为秦之分野,指秦地。 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
1.星次名。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2.古以为秦之分野,指秦地。 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