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的拼音、解释、组词
朝贡的简介:
cháo gòng
1.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
1.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诸侯或属国定期朝拜天子,进献地方特产。【例】汉唐盛世,声威远播,每年都有不少外族前来朝贡。
1. 诸侯或属国定期朝拜天子,进献地方特产。《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乌桓传》:「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词语解释
朝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指一种特定的政治和外交制度。它不仅是一种表达臣服、服从或敬意的方式,也是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较小的国(称为“朝贡国”)会向较大的国(通常为中原王朝,如汉、唐、宋等朝代)进献礼品、土特产或珍稀物品以示臣服与尊敬;而接受方则会给予赏赐或其他形式的认可和表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造句
- 唐朝时期,新罗经常向大唐进贡丝织品、瓷器等珍贵物品以示友好。
- 清代满洲皇族曾经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朝鲜进行朝贡活动。
- 在宋朝与辽国的关系中,双方通过朝贡的形式频繁地交换礼物和情报。
- 明朝曾实施较为严格的朝贡制度,许多国家都遵循此制度向明朝进献珍稀之物。
- 从古至今,“朝贡”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