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哲的简介:

míng zhé
1.亦作"明喆"。 2.明智;洞察事理。 3.指明智睿哲的人。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远见、深明事理。【例】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明哲睿智的君主之一。

1. 明智、深明事理。《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通传》:「曹公明哲,必定天下。」《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词语《明哲》详解

明哲,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意指明智和贤达。它强调的是人的智识与德行兼备,能够明智地处理各种事务而不受偏见或愚昧的影响。

  1. 基本含义:
  2. 明:指的是智慧、光明。
  3. 哲:指哲理、贤达。

  4. 引申意义:

  5. 用来形容人具有卓越的智谋和远见卓识,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 在处理事务时,能做出明智的选择或决策。
  7.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高尚的情操。

  8. 常用搭配:

  9. 明哲保身、明哲知几(出自《易经》)等,这些成语体现了“明哲”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

造句

  1.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保持了明哲的态度,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成功完成了工作。
  2. 在这次重大决策中,公司老总的明哲之言帮助我们避免了一次可能的重大失误。
  3.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纷繁的信息,能够始终保持明哲的心态,是成熟的表现。
  4. 他总是以明哲的态度面对挑战,从不轻信谣言或盲从他人意见。
  5. 古代贤士常被称作“明哲”,因其不仅具备高深的学问,还能洞悉世事,做出明智的行为。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zhé

1 有智慧:~人。~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2 聪明智慧的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