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的拼音、解释、组词
哲的基本解释:
1 有智慧:~人。~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
2 聪明智慧的人:先~。
哲的笔顺/笔顺名
一,亅,㇀,ノ,ノ,一,丨,丨,𠃍,一
横,竖钩,提,撇,撇,横,竖,竖,横折,横
-
1 一
横
-
2 亅
竖钩
-
3 ㇀
提
-
4 ノ
撇
-
5 ノ
撇
-
6 一
横
-
7 丨
竖
-
8 丨
竖
-
9 𠃍
横折
-
10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贤能且有智慧的人。如:「先哲」、「圣哲」。
2. 有智慧的。如:「哲理」、「哲人」。
3. 尊称别人的儿子。如:「哲嗣」。
4. 哲学:研究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学问。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明智的。【例】哲理、哲人
2. 贤能明智的人。【例】圣哲、先哲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明智。《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濬哲钦明。」
2. 贤能明智的人。《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然黩武翫兵,先哲所戒。」
详细解释
哲
喆 zhé
〈形〉
【本义】:聪明,有智慧
【造字法】:形声。从口,折声。
【引】
1 《说文》:哲,知也。 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
2 《尔雅》:哲,智也。
3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4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5 《书·伊训》:敷求哲人。
6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7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例】
又如:哲士(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哲子(贤明的人);哲艾(指明达的老人);哲母(贤明的母亲);哲匠(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哲明(贤明的宰相、辅臣);哲夫(足智多谋的人);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哲妇(多谋虑的妇人);哲圣(才德超群的人)
哲[zhé]
〈名〉
1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En.] sage;wise man)
【引】
1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例】
又如:先哲;哲人其萎(哲人萎,哲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今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2 哲学的简称 ([En.] philosophy)。
【例】
如:文史哲
3 对别人的尊称、敬称 ([En.] your)。
【例】
如:哲兄(对兄长的尊称。后多用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哲昆(对他人之兄的敬称);哲嗣(敬称他人之子)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陟列切
注解
『从口,折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口】为形旁,【折】为声旁。
【哲】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折聲』,即形声字中【折】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陟列』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哲】字本义为聪明,有智慧。
【哲】字造字法为形声:从口、折声。
【哲】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折 口”。
【哲】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二, 口部, 现代部首为口, 笔画为10画。
【哲】字异体字:啠 喆 嚞 埑 悊 。
《说文解字》注解
(哲)知也。釋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㪿聲。按凡从折之字皆當作斤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悊)哲或从心。韵會引說文古以此爲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爲哲是假借。
(嚞)古文哲。从三吉。或省之作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