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其德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三其德的简介:

èr sān qí dé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节操。左传˙成公十三年: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南齐书˙卷五十七˙魏虏传:既与辑和,何容二三其德?亦作二三其意。

1. 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节操。《左传.成公十三年》:「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既与辑和,何容二三其德?」也作「二三其意」。

二三其德》出自《诗经·齐风·南山》,其中“二三”并非指两个和三个,而是一个数量不固定、反复无常的意思。“其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整句话“二三其德”的意思是形容人行为前后不一,或常常改变自己的言行,缺乏恒心和诚意。

这句话用来批评那些言辞与行动不符的人,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言行一致的价值观。

造句

  1. 小明在答应父母要认真学习后就变得二三其德,总是因为玩游戏、看小说而耽误作业。
  2. 因为老板的反复无常导致员工们的士气下降,工作也变得二三其德起来。
  3. 某些领导喜欢夸下海口却不付诸行动,这样做只会让人觉得他的行为二三其德
  4. 朋友之间的友谊本该是长久且可靠的,但有些人却总是二三其德,承诺多于实际行动。
  5. 公司在招聘时强调诚实和可靠性,但在实际工作安排中频繁调整,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也使得整体工作效率变得二三其德

这些例子展示了“二三其德”如何用来描绘那些言行不一、缺乏诚信的人或情况。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