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度地带性的拼音、解释、组词
纬度地带性的简介:
wěi dù/duó dì/de dài xìng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 AI解释
《纬度地带性》解释
“纬度地带性”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描述了地球上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即经度和纬度的变化),导致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随着纬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分布特征。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表现为从赤道向两极方向,温度逐渐降低,降水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纬度地带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气候带: - 赤道带:终年高温多雨。 - 热带: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之分。 - 亚热带:四季分明,冬季较为温和。 - 温带:温差明显增大,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 寒带: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造句
- 在纬度地带性的影响下,中国的南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植被覆盖率较高。
- 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比西部丰富得多。
- 纬度地带性是研究自然地理分布规律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根据纬度地带性的原理,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温暖带作物时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生长周期的影响。
-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原本只分布在热带的物种开始在较高纬度地带出现。
分词解释
纬
wěi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线。~纱。经~。2 地理学上指在地面上的与赤道平行的线:~度。3 东西的横路:~陌。4 行星的古称:~星。5 书名:古七~(指中国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书)。6 编织:~萧(用蒿草编成帘子)。
度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地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
带
dài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3 车轮胎:车~。外~。4 区域:地~。温~。5 佩戴,披挂:~孝。~剑。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8 含有,呈现:~电。~伤。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性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