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的拼音、解释、组词

犯而不校的简介:

fàn ér bù jiào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AI解释

犯而不校》这四个字源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可与言而失之言,可与行而不与止,可与长而不与短;未闻行不顺焉,又从之以不足者。’”其中的一部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实际上在《论语》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犯而不校”的完整表述,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谦让、宽容的精神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这句话可以简化理解为:别人对自己有所侵犯或冒犯,不必计较。这里的“校”意味着纠正错误或者报复,而“犯而不校”就是指即便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必针锋相对地去计较或报复,强调一种宽厚待人的美德。这种态度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大度。

造句

  1. 小明这次没被选上当班长,但他犯而不校,反而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2. 面对同事的无理取闹,小张选择犯而不校的态度,以不争不怒的方式应对。
  3. 这个项目的合作方态度嚣张跋扈,但项目经理秉持着“犯而不校”的原则,依旧坚持与他们合作。
  4. 尽管有些人对他冷嘲热讽,但他始终保持谦和的微笑,做到了真正的“犯而不校”。
  5. 作为团队一员,在遇到同事无意冒犯时,我们应该选择宽容待人,做到“犯而不校”,从而促进团队和谐。

分词解释

fàn

1 抵触,违反:~规。~法。~罪。~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讳。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人。罪~。3 侵害,进攻:侵~。秋毫无~。4 触发,发作:~病。~愁。~疑。5 做错事情:~错误。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