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托派的简介:
tuō pài
“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组织反对派,宣传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严重危害俄国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又被驱逐出境。1938年,托派成员在法国巴黎组织了“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第三国际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派四分五裂。
“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组织反对派,宣传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严重危害俄国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又被驱逐出境。1938年,托派成员在法国巴黎组织了“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第三国际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派四分五裂。
- AI解释
关于“托派”一词,它并非一个正式的语言学或词汇学术语,而是政治领域中的专有名词。在中文中,“托派”特指那些支持并坚持列宁主义原教旨主义立场的人士,特别是在反对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实践上持不同意见者。这些人通常被称作“托洛茨基主义者”,以纪念其创始人卢那察尔斯基(有时直接称为“托派”或“托洛茨基派”)。
造句:
- 在20世纪初,许多反对斯大林主义的共产党人组成了所谓的“托派”组织。
- 托派往往强调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革命,认为斯大林主义违背了列宁原意。
- 尽管托派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有限,但其理论和政治实践仍对部分左翼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那些被称为“托派”的组织通常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倡导社会主义革命。
- 在讨论苏联历史时,很多人会提及到所谓的“托派”,尽管他们并未获得主流共产党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托派”这一术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下,对它的理解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在使用这个词或涉及相关议题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并注意其背后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因素。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