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拼音、解释、组词

酸雨的简介:

suān yǔ/yù
又称“酸性降水”。通常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多由大气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污染物被大气中的水分吸收后所致。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工厂和车辆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经由风力进入大气中,和水蒸气起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雨、雹方式降下便形成酸雨。【例】酸雨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1. 由燃烧煤、石油的火力发电厂、炼油厂、汽车所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经由风力进入大气中,和水蒸气起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雨、雹方式降下便形成酸雨。酸雨会危害健康、污染湖泊、侵蚀土壤及腐蚀建筑物等。常见于高度工业化国家。

词语《酸雨》的详细解释

酸雨是指pH值低于正常大气降水(通常为5.6)的雨水、雪水或雾。这种现象主要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与水汽等反应形成硫酸、硝酸及其它酸性物质,随后溶于水中而降落到地面。

形成原因:

  1. 工业排放:燃煤发电厂、钢铁制造厂、炼油厂等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废气。
  2. 汽车尾气:汽油和柴油燃烧后产生的氮氧化物。
  3.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释放的二氧化硫也可能形成酸雨,但人类活动是主要成因。

影响:

  • 对植物生长不利;
  • 侵蚀建筑物与雕塑(尤其是石材、雕像);
  • 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
  • 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

防治措施包括:

  1. 使用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2. 燃烧低硫或无硫燃料;
  3. 推广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4.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造句

  1. 环境保护部门正在加强酸雨监测,以便采取更多有效的治理措施。
  2. 科学研究发现,近年来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3. 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该地区频繁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
  4. 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以减少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5. 为了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降低酸雨的风险。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反映酸雨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并强调了对其防治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suān

1 像醋的气味或味道:~菜。~溜溜。~梅。~甜。~奶。~枣。2 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分“无机酸”、“有机酸”两大类:盐~。碳~。硝~。硫~。~碱度。3 讥讽人的迂腐:穷~。寒~。4 悲痛,伤心:~楚。辛~(亦作“酸辛”)。~苦。~怆。~怀。5 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痛。腰~腿疼。

yǔ,yù

1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