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拼音、解释、组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简介: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谚语)比喻事物使用得当则有利,不当则有害。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1. (谚语)比喻事物使用得当则有利,不当则有害。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经典名言。它常被用来形象地说明事物或力量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强调事物的两面性以及要善于利用和管理这些力量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水”:比喻人民的力量、民意或者物质条件。
  • “载舟”:象征着统治者能够依靠民众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历史上君主往往依赖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稳固政权。
  • “覆舟”:则意味着如果失去民心或过度压迫百姓,也会导致自身毁灭的风险。

这句话强调了君臣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治理来维系这种平衡的重要性。它告诫统治者要时刻关心民众利益,避免滥用权力,否则最终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和政权的覆灭。

造句:

  1. 只有我们真正倾听民意,才能确保政策得到支持,并且防止出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情况。
  2. 对于公司来说,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就像水可以承载船只前进一样;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3.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各国应该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友好合作才能共赢,冲突和敌对则可能导致双方受损甚至战乱。
  4. 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真实性。他们最初依靠民众的支持而强大,但最终因为忽视民意而导致衰败。
  5.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如同舟得行),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以免导致失败(如舟覆之灾)。

分词解释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néng,nài

1 才干,本事:~力。~耐。才~。2 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3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4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5 应该:你不~这样说他。6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热~。7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8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9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zǎi,zài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zhōu

1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5 姓。

1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2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3 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