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的拼音、解释、组词
覆的基本解释:
1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2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3 同“复”
覆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𠃍,丨,丨,一,ノ,ノ,丨,ノ,一,丨,𠃍,一,一,ノ,㇇,㇏
横,竖,横折,竖,竖,横,撇,撇,竖,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捺
-
1 一
横
-
2 丨
竖
-
3 𠃍
横折
-
4 丨
竖
-
5 丨
竖
-
6 一
横
-
7 ノ
撇
-
8 ノ
撇
-
9 丨
竖
-
10 ノ
撇
-
11 一
横
-
12 丨
竖
-
13 𠃍
横折
-
14 一
横
-
15 一
横
-
16 ノ
撇
-
17 ㇇
横撇
-
18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遮盖。如:「覆盖」、「覆面」。
2. 翻倒、反转。如:「颠覆」、「翻覆」、「天翻地覆」、「覆水难收」、「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3. 回、还。同「复」。如:「答复」、「复信」、「往覆」。
4. 重、再。同「复」。如:「重复」、「覆核」、「覆议」。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遮盖。【例】覆盖、翼覆
2. 翻转、倾倒。【例】翻覆、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3. 毁灭、消灭。【例】颠覆、倾覆
4. 回、还。【例】答复、复信
5. 再、重。通「复」。【例】重复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翻倒、倾倒。如:「翻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2.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3.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列传.李光弼》:「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4. 回答。通「复」。如:「答复」、「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
5. 审察、详察。《旧唐书.卷一一○.列传.邓景山》:「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6. 遮盖、掩蔽。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7. 埋伏、袭击。《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列传.李洪之》:「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8. 反而。《诗经.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9. 重、再。通「复」。如:「重复」。《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下》:「亦以宠灵文武,贻燕后昆,覆以懿铄,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宫保只有派白太尊覆审的话,并没有叫阁下回省的示谕,此案未了,断不能走。」
详细解释
覆[fù]
〈动〉
【本义】:翻转,倾覆
【造字法】:形声。覆盖,復声。
1 同本义 ([En.] c apsize;overturn)
【引】
1 《礼记·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注:“谓茨瓦也。”
2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4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6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例】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2 覆盖;遮蔽 ([En.] cover)
【引】
1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2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例】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3 颠覆;灭亡 ([En.] destroy)
【引】
1 汉· 刘向《列女传》: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例】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4 保护;庇护 ([En.] protect;shelter)
【引】
1 《诗·大雅·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例】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5 伏击;袭击 ([En.] ambush;assault)。
【例】
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6 审察;查核 ([En.] investigate;check)。
【例】
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7 回报;答复 ([En.] reply)。
【例】
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8 通“孵”( fū)。孵化 ([En.] incubate;hatch)
【引】
1 《春秋繁露·实性》: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
9 通“复”。还,返回 ([En.] go back;return)
【引】
1 《易·乾卦》:终日乾乾,反覆道也。
2 《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
覆[fù]
〈副〉
再,重 (【英】:again)。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中庸】傾者覆之。【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說文】蓋也。【詩·大雅】鳥覆翼之。【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从襾,復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襾】为形旁,【復】为声旁。
【覆】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復聲』,即形声字中【復】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敷救』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四”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重一”为相对小篆而言的异体字数量,包括“古文、篆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秦刻石、通人之书、秘书之字”等九类。
【覆】字本义为翻转,倾覆。
【覆】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西、復声。
【覆】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西 復”。
【覆】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襾部, 现代部首为覀, 笔画为18画。
【覆】字异体字:復 覄 䨱 。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敷救切文四 重一
注解
『从襾,復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襾】为形旁,【復】为声旁。
【覆】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復聲』,即形声字中【復】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敷救』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四”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重一”为相对小篆而言的异体字数量,包括“古文、篆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秦刻石、通人之书、秘书之字”等九类。
【覆】字本义为翻转,倾覆。
【覆】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西、復声。
【覆】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西 復”。
【覆】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襾部, 现代部首为覀, 笔画为18画。
【覆】字异体字:復 覄 䨱 。
《说文解字》注解
(覆)覂也。反也。覆覂反三字雙聲。又部反下曰。覆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襾从冂而反之爲凵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从襾,復聲。此舉形聲包會意。芳福切。三部。一曰葢也,此別一義。艸部曰:葢者,苫也。苫者,葢也。上文云:冖者,覆也。皆此義。古本與上義同一音。南音乃別此義爲敷救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