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毫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牛一毫的简介:
jiǔ niú yī háo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 AI解释
词语解释
《九牛二虎之力》 正确的是“九牛二虎之力”,它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大的力量或者极大的努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或民间故事中的夸张表述方式。
成语的字面意义并不准确描述其含义:九头牛和两头虎的力量加起来,强调的是巨大的力气、极高的强度或者是超乎寻常的努力程度。
正确用法示例: 1. 虽然只是一棵小树苗,但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给拔了起来。 2.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3. 他搬动那块巨石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造句
- 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关键时刻用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项目任务。
- 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选手们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和毅力,真可谓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 为了筹集善款,他们组织了各种活动,虽然辛苦但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是一份用九牛二虎之力付出的爱心。
-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依然齐心协力,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这次野外生存挑战。
- 为了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几乎使出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真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请注意,虽然“九牛一毫”是错误的表达方式,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可能想表达的是某个较小的努力或贡献,这种情况下可以灵活使用其他成语如“微不足道”。如果你需要解释或者用语“九牛一毫”的意思的话,请提供更具体的背景信息。
分词解释
九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牛
niú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气。4 姓。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毫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