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尔主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拉萨尔主义的简介:

lā/lá sà ěr zhǔ yì
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

  • AI解释

拉萨尔主义》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概念,主要来源于19世纪德国社会主义思想家罗伯特·欧根·拉萨尔的思想。拉萨尔是德意志工人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主张国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积极角色,并提出了著名的“拉萨尔工资论”。

详细解释: - 背景与来源: 拉萨尔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社会主义理论,主要由罗伯特·欧根·拉萨尔提出。拉萨尔作为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主张国家应当承担更多责任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 核心理念: 他强调国家对于改善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提出了“拉萨尔工资论”,即国家应该通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这一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区别,它更加强调国家的作用,而非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 - 影响与争议: 拉萨尔主义在其提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后来的一些工人运动和政治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然而,该理论也因其对于国家角色的强调而受到批评。

以下是使用“拉萨尔主义”一词造出的五个句子:

  1. 一些历史学家指出,在19世纪末期,拉萨尔主义在德国的某些地区对工人的实际生活条件产生了积极影响。
  2. 虽然马克思的理论更为广泛传播,但拉萨尔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3. 在讨论1870年代至1880年代间的德国政治经济时,人们往往会提到拉萨尔主义及其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4. 尽管拉萨尔主义在理论上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所差异,但两者都强调了提高工人阶级地位的重要性。
  5. 拉萨尔主义者认为,国家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市场来保护劳动者权益并促进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分词解释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1 〔菩~〕见“菩”。2 〔~满〕跳神作法的男巫。3 姓。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