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圣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地圣人的简介:

fú dì shèng rén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略有知识而自逞其能的人。如:「他以那么点雕虫小技,就自以为是地成了伏地圣人。」

词语“伏地圣人”并非汉语中常见的正式词汇,其含义需要结合特定语境来理解。通常,“伏地”指的是跪下、俯身的意思;而“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物,如古代的孔子、老子等贤哲。

若我们假设这个词语是一种比喻或文学创作中的表达方式,则可能意为一位甘愿放下高傲姿态、保持谦逊态度的智者或长者。但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应该基于具体情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伏地圣人”,这里给出五个造句作为参考,虽然这些句子是基于假设性的情境编写的:

  1. 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低调、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在团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真正的“伏地圣人”。
  2. 面对挑战,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如同一位不以权势自居的“伏地圣人”,这让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3. 老王退休后投身公益事业,帮助社区里的弱势群体,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在邻里间被誉为“伏地圣人”。
  4.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援落水儿童,危难之时的英勇行为让他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伏地圣人”。
  5. 通过学习和实践,小李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智慧并不意味着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而是如同一位谦逊的“伏地圣人”,愿意俯身倾听世间万物的声音。

请注意,“伏地圣人”这种表达方式并非汉语中的固定搭配或俗语,因此造句时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情境进行适当调整。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

shèng,kū

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