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与性成的拼音、解释、组词

习与性成的简介:

xí yǔ xìng chéng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出书经˙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长期习惯于某种环境,就会养成某种性格。梁书˙卷三十三˙王筠传: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亦作习以成性。

1. 语出《书经.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长期习惯于某种环境,就会养成某种性格。《梁书.卷三三.王筠传》:「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也作「习以成性」。

词语详解

习与性成

  • 释义: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期习惯于某种行为或生活方式,最终使得这种习惯成为其自然属性的一部分。"习"意为习惯、练习;"性"指本性、天性。
  • 用法:常用于描述由于长期受某一环境或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行为模式。
  • 来源: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则岂可以习与性成哉?”其中,“习与性成”指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个人的品质、行为习惯会逐渐成为其天性的一部分。

造句

  1. 小时候每天听母亲弹琴,他现在已经能随口哼出许多曲子,真是“习与性成”。
  2.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小李现在打字速度飞快,几乎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这就是“习与性成”的结果。
  3. 由于从小在海边长大,海风的味道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记忆中,“习与性成”,即使离开了海边多年也难以忘怀。
  4. 老王一辈子住在农村,对农田耕作的规律早已了如指掌,这也是长期劳作的结果——“习与性成”。
  5. 小赵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现在连下笔写错别字都有一种特有的风格,“习与性成”,他的字已经成为他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 学:~文。~武。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 相因:世代相~。~~相因。6 姓。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