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目不识书的简介:

mù bù shí shū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 AI解释

目不识书》这个词语出自古代典籍,用来形容一个人从小没有接触过书籍,缺乏文化知识。它通常带有贬义或同情之意。

详细解释:

  • :眼睛。
  • 不识:不认识、不了解。
  • :这里特指文字符号及其承载的文化知识。

整体来说,“目不识书”意为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如生活环境的限制等,未能接触和学习书籍,缺乏书面语言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这个词组往往被用于描述那些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教育机会受限的人群,在强调其文化水平较低或知识面有限的同时,也可能隐含了一定程度上的同情。

造句:

  1. 村里的李大妈是目不识书的老一辈人,她一生都生活在田间地头。
  2.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是个典型的目不识书的老人。
  3. 那位老兄在农村长大,至今仍目不识书,连最基本的读写能力都没有。
  4. 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各类书籍,与那些从小到大目不识书的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5.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机会有限,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都经历了目不识书的阶段。

分词解释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